本文目录一览:

上合肥师范学院好考研吗?

可以的

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

要选择与自己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专业,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说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好,

逻辑思维比较灵活,则可以考虑选择理工类的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2009年在职研究生如何报考

今年的报名办法还没有出来.这里有2008年的,你可以参考下.

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我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于 1999 年正式招生。在试点工作的几年间,我校宣传、招生、录取、培养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多次表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就 2008 年招生的有关事项简介如下:

一、报考条件

2005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二、招生学科领域与招生计划

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政、语文、历史、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 15 个学科专业方向招生。招生名额 300 人。

三、培养方式

不脱产学习模式。学制三年,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集中在我校上课,学习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专业课程,并进行教育实践、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等工作。

四、收费标准

三年学费为每人 14000 元。(注: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安徽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教材费、食宿费自理。

五、入学考试

参加 2008 年全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联合考试。考试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26日。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和政治理论课;其中,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其中专业课由我校组织命题;政治理论课由我校在复试时组织考核。报考教育管理方向的,专业课可选考我校各个招生专业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专业课。

六、考前辅导

为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我校将根据《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和复习指南》,举办考前辅导班, 7 月 13 日 报名, 7 月 14 一 7 月 20 日上课。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的英语课辅导资料使用英语(二)考试大纲,其他专业方向均参用《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

七、报名程序

1 、网上报名:报名者先登录安徽省学位网进行网上报名( 或 ),根据要求填写并提交报考信息。网上报名时间为 7 月上、中旬。

2 、资格审查:正式报名前,报考者须先到我校接受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时间为 7 月 13-7 月 20日。(报名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3:00-5:00,报名地点:安师大老校区行政楼5楼研究生学院办公室)。地址:安师大老校区行政楼五楼研究生学院。

资格审查时报考者需提交以下材料:

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资格审查表》一式三份(空表可复印使用),资格审查表可在网上下载;报考者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的同时,还须在报考者照片上加盖公章。

②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职称情况证明等;

3 、现场确认:时间:2008 年 7 月 18日 至 21 日;地点:合肥工业大学学位办。届时每位报考者均应本人到场,若本人不能到场,按自动放弃处理。

我校备有《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和复习指南》 32 元 / 本、《英语二大纲》 7 元 / 本、《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 25 元 / 本,可前来购买。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2008年 5月 27 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你可以多关注下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合肥师范学院学科生物考研压分吗?

合肥师范学院考研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的难度不算大。合肥师范学院历年来院校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的保研名额都相对有限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所以无论是针对本院校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还是其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他院校,所以录取人数当中统考生是占大额甚至是全部的占比的。此外,合肥师范学院不是985、211院校,考研的难度会相对来说小一些。

合肥师范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考研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研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考研录取比例、招生人数、学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难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考生是否能够考研成功,所以考研难度大小是考研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合肥师范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排名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专业排名靠前,专业热门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势必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另外跨专业也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尤其是文科跨理科报考研究生,对于只有一年复习的考研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希望考生通过与研究生师哥师姐交流、考研论坛交流、百度知道交流、考研群里交流等多种渠道,一定要在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之前对合肥师范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考研难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成功的成为研究生。

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一定能报考上吗?

刚加入自考的小伙伴可能对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怎么报名,自考好考吗都会感到困惑合肥师范学院猎考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一定能报考上吗?【自考成考在线免费答疑和报名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

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怎么报名

首先自考需先查询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告,确定合肥师范学院报名时间以及报考专业→选择报考专业,确定合肥师范学院考试科目→然后购书开始自学或者参加助学班→按规定时间报名→复习进行备考。

注意:按规定时间考试,合肥师范学院一年有两次考试机会,每次的理论课一般考四门→查询成绩,如果考试成绩达到60分,就继续报名参加其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他科目考试,如果没达到60分,可以在下一次考试中补考。这样循环,直到把所有的课程都考完,完成所有实践性环节,思想品德鉴定合格才能办理毕业→领取合肥师范学院毕业证。

合肥师范学院自考好考吗,一定能报考上吗

 说到自学考试的难度,很多人想知道自考好考吗。其实,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的整体难度要比合肥师范学院高考低得多。至少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你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自学考试的风险所在,主要是指如果没有考上合肥师范学院的话可能会影响就业的时间或者继续自考本科的进度。至于合肥师范学院考试成本,如果不备战自考大专,可以花时间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如何克服合肥师范学院自考难度,需要自己做每一个决定,然后做了决定之后就不要有理由后悔。自己选择路,绝不回头。

 大家要知道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并不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挑战。不管怎样,考的知识始终就是那么多的知识,而这只需要你高效地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掌握。其次,自考需要的能力通过反复的重复与研磨也是能够培养出来的。而且,自学考试相比与高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网上有大量的经验可供你去参考,而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决定合肥师范学院自学考试是否能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自己是否高效、专注地投入了时间与精力。而且要做到高效、专注地投入精力与时间到复习上,这就需要合肥师范学院考研报班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在漫长自考大专的备考途中需要自己复习,坚持到最后确实是有点痛苦的,所以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做好备考的计划。如果自身学习能力不能满足学习要求,也可以报考下方的合肥师范学院自考助学班,来帮助提升学习成绩。

合肥师范学院自考助学班报名简章:

合肥师范学院自考社会自考报名入口:

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报录比

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报录比是63%。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2021年合肥师范学院报研究生的为800人,录取人数为400人,报录比为50%;2022年报研究生的学生为1000人,录取人数为630人,报录比为63%,较2021年提高13%,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我是2016考研学生,想报考安徽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请问应该怎么准备?难吗?

前几年推免生占40% 左右,预留60%名额,已经算很好了,最新的推免生比例建议看看往年招生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方向竞争比较激烈,录取分数也较高,不接受任何调剂生,这一点需注意!

中国古代文学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以本学科基础组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优势和排名: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是国内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国内排名一般都在前10,本研究方向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唐诗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丁放教授主持,资助经费80万元);国家名师余恕诚先生(2014年驾鹤西去)等努力积累的学术沉淀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师资力量: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17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两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两人。

就业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在职研究生专业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安徽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培养能从事古代文学和旅游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编辑出版、企事业单位宣传、文秘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余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1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7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5年11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