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分享

先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吧,我本科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今年顺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能从一个二本院校成功逆袭到985名校,个人觉得还是有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些帮助。

一、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概况

"汉语言文字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的研究生专业,是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文字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及各个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语言研究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传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异彩纷呈的。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希腊、中国和印度。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如果象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从1786年英国爵士W·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的话,语言学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了。在这两个世纪中,语言学经过了三次大范围的方向性转折。

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语言中某个词的语音变化会影响相同环境中许多同类音的变化,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看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但当时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19世纪的语言研究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有不少语言学家在从事语音历史变化规律的研究。

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F·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伦敦学派和莫斯科学派。它们分别从功能、音位、语符、控制等不同的角度发展了结构语言学。尤其是美国学派,其代表人物L·布龙菲尔德等人,为后代的语言研究建立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方法论。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语言研究范围变得越来越窄,以至于它与别的学科逐渐失去了联系,变成了局外人不敢涉足的深奥学科。这样,它必将面临着一场革命。

20世纪中叶到近期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1957年,年仅29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师N·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这本仅120页的小册子,使语言学发生了新的转变。

乔姆斯基认为,布龙菲尔德学派的研究范围太窄,胃口又太大。想从一堆语言材料里发现一套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分析和描写方法,是不现实的。语言学家关心的不该是一堆语言材料,即语言行为,而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脑中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够认知和生成无限多合格话语,同时又能辨认错误句子的能力。语言学家应当对语言的这个内在系统先有一个推测和假设。

描写具体话语的语法是描写语法;运用一系列规则来生成合格的话语和辨认不合格话语的语法是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开创了生成语言学时代。

语言学家当前讨论的生成语法有好几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他的学生G·雷科夫和R·S·麦克莱建立了生成语义学;美国语言学家C·菲尔莫尔建立了格语法。目前的语言学是格语法、生成语义学、转换生成语法三足鼎立。

言文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它的起源,它的兴盛与发展,也就是研究汉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现代汉语建立于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又是当代中国人思维、交流和表达的主要工具,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的构成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也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华师大文字学专业每年招收的统招名额大约在5—7个左右,2021年录取5人。2020年报录比是77:7,2019年报录比是95:7,2018年报录比是94:8,所以基本上是100人左右中录取5—7人,竞争力还是很大的。

文字学往年的古汉和现汉方向考生虽然初试卷子相同,但是有选做题,也就是古汉考生只选做古汉部分,现汉只选作现汉部分。而2021年的初试内容变化很大,所有题目都是必做的,没有研究方向之分的选做题了。这也更加考察古汉、现汉、语纲三个科目知识的全面性掌握。

关于华师大文字学是否压分和歧视,在这里跟大家认真地说明一下这个情况,华师大是没有任何歧视和压分的,大家可以完全放心的哦,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上岸的,所以大家只要专心备考就好啦,导师们只看你的专业实力的!

二、初试复习经验

1.专业课一846汉语基础

(1)参考书目:

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叶蜚声《语言学纲要》、黄天树《说文解字通论》、郭在贻《训诂学》林沄《古文字学简论》、唐兰《中国文字学》,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危机下的中文》、《说文解字》。

(2)复习时间安排

一轮两个月内完成:搭框架、熟悉书本内容,不需要特别关注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我直接用的我买来的笔记作为辅助,进行框架梳理,帮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差不多一个多月就结束了。

二轮是重点,在一轮框架基础上进行填充式学习。要多花时间,具体时间长度因人而异,要把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把握好,重点在于真的学会了,脑海中有很好的宏观和微观知识框架。(这里我是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几乎覆盖初试全部知识点)

三轮、四轮二轮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三轮四轮主要抓记忆和知识整合延伸。二轮弄好了,这一轮就可以很快复习一遍,一个月以内就可以完成一遍。

(3)学习方法

关于古汉、现汉、语纲等理论知识,我自己整理了思维导图式的笔记,到三轮以后的理论复习基本上就可以抛开课本了,它在我的备考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效果显著。

小篆:要每天练习,用的工具书《说文》和《文字学概要》,另外我自己还整理了常考及重点的小篆字形转换的笔记,可以经常翻阅。

字本义、六书:也是要每天积累记忆的,这一块我也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一份常用的字本义笔记,经常进行翻阅复习。

繁简字:这个会考单个字的繁简转换,也会考篇章转换。要一两天就练习一次。我整理了一份练习篇章转换的文选电子版(简体字),方便我打印出来,进行练习。

句读:这个是不练不会,练会了几乎不会丢分的题目,而且分数比重超级大,一定要每天练习的哦。关于这个我是整理了一份重要文选的电子版,无标点符号的,可以用来每天练习。

诗词格律:这个要求既会分析平仄拗救等,也要会写五言七言律诗,曾经考过的,虽然不常考,但是一旦考了,分数比重是很大的哈,所以学弟学妹们也不能松懈哦。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些关于诗词格律的课程,结合着学习。

上述这些方面的题型,尤其是像字本义、小篆,一定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并形成一个笔记,句读、繁简转换等也要多多练习,最好是手头有个专门的练习材料的哈。

2.专业课二618作文

(1)小作文

多读一下专业课相关论文,平常就阅读一下《危机下的中文》,可以发散思维。练习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写作的框架逻辑。

(2)大作文

大作文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拉分很厉害。个人总结经验有两条,一是书写,写字很好看的同学就占优势了。二是练习,可能大家觉得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但是大家不要气馁,我以我亲身经验说明,只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短时间内提升作文成绩,是完全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找对方法,在每一次练习之后,一定要找到写作能力较高的人加以指导,提升自己对于作文修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

3.英语一

单词和长难句最先开始。我去年是在寒假期间听了一轮恋恋有词的单词课和刘晓燕的长难句,效果一般…我的建议是单词课看个人吧,如果静不下心来就听课,自制力比较强,学的进去就直接背单词(背单词要一直坚持,无论多少,最好每天背。我是先背的单词书,第二遍用单词app,九月之后就只背真题单词,易混单词了)刘晓燕的长难句说实话就看了个开心,据朋友说田静的语法好像讲的不错,可以都试试,选择适合自己的。

然后是阅读,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在3月份开始一天一篇,搞明白文章大意和题目及选项的意思,然后把长难句搞明白,不会的单词自己手写到一个本子上,刚开始可能比较多,后面会越来越少的!不要在乎错几个,关键是自己要明白为什么做错了。第一遍刷题可以结合唐迟的阅读课看(我听了唐迟的几节阅读课,没感觉有那么神奇,然后就没再听了,一直是自己纠正反思,反正保持手感每天做就没问题。)记得留2-3份真题考前练手。九月份开始二刷保持每天两篇。

新题型大概有完形填空,翻译,七选五,小标题,排序还有我今年考的的概括段意…9月就可以逐渐开始准备新题型了。可以一天完型填空,一天翻译,一天其他的。

完形填空跟易熙人,翻译跟唐静,其他新题型跟刘琦 。

完形和翻译属于积累型的,建议当场做完,听课写笔记,并记住。其他新题型看运气,掌握技巧和手感即可不许需要下太大工夫。

作文:大概10月左右开始小作文跟石雷鹏(建议有时间的全部听课),然后是大作文自己整理模板(我用的主要是b站的晶婷老师的,然后自己拼凑了一个。)身边朋友大部分听的是周思成的,结合了一点王江涛的。(我个人没有听大作文的网课,感觉没影响,有时间的还是可以听一下的。)有了模板以后,大作文自己亲手写了10年以后的,用熟它。

4.思想政治理论

暑假听完徐涛的强化班刷对应章节的肖1000题(可用空卡的刷题本,方便二刷)+苍盾小程序三刷。

9月用腿姐的强化班笔记打印版二刷1000题。

后期用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跟腿姐的冲刺班和时政+肖四肖八就完全够了。(腿姐的带背可以在路上,吃饭或者睡觉前听听,我没有正儿八经花时间跟着背,仅供参考。)

肖八重点是选择+马原大题。肖四重点是大题,背就完事了(注意关注肖秀荣微博公众号发的重中之重)

肖四肖八的选择题最好都重视,一天一套不要断,做的过程真的非常刺激,但是不要为此太大的影响心情…

三、复试准备经验

华师大文字学的初试和复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70%和30%,由此看出,学校是很看重初试成绩的,因此专业基础一定要扎实。

复试备考最重要的是心态,其次是在良好心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备考。复试和初试有很大不同,复试会涉及到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论文等。所以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多阅读相关论文,拓展知识面。

2020年和2021年都是采取网络复试的办法,每个人平均有20分钟的面试时间,免笔试。包括中文的自我介绍、英文自我介绍或外文文献翻译、专业问答问答环节。复试后两天左右时间出结果(非工作日除外)。

四、写在最后

无论是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起学习,都很好,但在考研伙伴的选择上一定要擦亮眼睛哦,你们的组合一定要是相互促进的。人太多会分散精力的,就不建议了。

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上岸,期待与你们在华师大相见!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写在前面

在此前,我想回溯一下大学四年的旧路,也是我考研的起点。考研的源动力部分便是源于高考带来的失落,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对我来说却是“逃离”的开始。经过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我陷入了无以名状的虚无中。一方面是平常的学习模式几乎就是高中的循环,老师授课、记笔记、期末背诵,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为了所谓的学分和排名将自己组织到这程序之中,与我想象的大学、学习文学的方式都有所偏离;另一方面大一我要是在写一些文学性的文章,看的作品也是当代作品居多,一种不自知的反叛让我对现代文学史产生了疏离感与误解,甚至对现代文学的课堂提不上兴趣。

就在那时,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别的学校的中文系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复旦、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公众号,也就是在华师大公众号我看到一篇老师指导用后经典叙事学分析作品的学生佳作。对当初没有接触过理论的我来说,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分析,这就是我读到的第一篇文学评论,那是一次由内而外的知性震颤。2017年11月,在当代文学史课上老师讲到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那时我也关注了钱先生在不久前仙逝的消息。在图书馆借到了钱先生的《钱谷融论文集》,也是了解华师大中文系的起端,于我来说便是“神启”的瞬间,或曰“回心”的发生。后来又读到王晓明的《所罗门的瓶子》、《近视与远望》,更深刻地了解了华师大的学术传承。2018年初加入了“哼哈二将”的小组,看到了我读过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在毛尖老师的随笔里看到老华师大的后门、丽娃河畔中文系的轶事。3月份,在B站看到黄老师几年前讲的《大话西戏》,一代人的情感结构深嵌其中。2018年暑假专门去过华师大一次(果然很偏),不过暑假校园很静谧,我像一个漫游者闲逛,风景在目击中定格。

2019年2月份便是我准备考研的开始,回到学校后正好看到华师大举办夏令营的通知。大学几年,基本都是上课、逃课、自己看书,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自己“野路子”慢慢摸索。正值这个机会,也想好好写篇论文,不想结果就当作试炼好了。2月中旬到3月,除去考研的间息,每天抽出2个小时来写论文,前期准备考研其实也达到了每天12小时(因人而异,我其实经常自习就没太累)。7月参加了华师大中文系的夏令营,9月份没拿到本科推免,继续考研。

这段历程不只是考研,对我来说也是大学四年终于发现了“自我”,理解文学的意义的过程。

二、考情分析(信息战!)

今年现当代文学初试竞争还是很激烈的,400分的界限近两年已经被挪移、突破、推进。因为时间过于漫长,贮存的能量逐渐消散或内耗。考虑到今年文学考研各个高校的改革,备考方案和答题策略相比从前也需要较大变化。专业课一作文由两篇增加到三篇,考试时才知道(不愧是华师大),记叙文100分、两篇议论文各25分;另一变动是语言文字学的同学和文学的同学作文都是上面这三篇。记叙文是从钱谷融先生考核学生一直保留的传统,他以前就夸过许子东的写作不错。记叙文关键还是真情实感,无需担心文笔不好,今年的作文《我身边的他/她》其实每个人都能有话说,尤其是说真话。第一篇议论文将小说的嬗递与文学史结合起来,较为综合,需要梳理小说发展的脉络,可以援引古代评论小说的名句加以例证;第二篇写语言文字与科学技术,我脑洞比较大…因为不是语言文字专业,我更多从西方文论的后人类理论、赛博格、语言中心主义和视界转换一些方面谈,还有就是华师大的应用语言实验室以及未来文字的转型、“双语红利”等方面来论述。其实看到这题就知道郑伟老师出的了。

文学基础今年变动非常大。题型、重点都变了。填空题取消了,论述题变成四个都得选了。现代文学的郭沫若戏剧、外国文学的中世纪文学(近十年没考中世纪)、意象出大题(以前出过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以前没有考察或者说近几年都未出过的题目。其实题目发下来还挺惊的,确实变动很大。也决定了今后的847复习需要更加系统全面,虽然莎翁的问题剧名解是原题(近三年都考察了莎士比亚),但是名词解释的风格,如沉郁顿挫可以对比以往的真题规律还是变化很大的。今年的灵晕说,可能很多人在这上面失分了。之前我也发过,由于译介的原因,光晕、灵晕、灵氛、灵光的翻译都存在,还是需要多读理论原典,多掌握理论家核心概念的不同表述。本义“aura”在翻译中的多变,正说明了本雅明的魅力哈哈哈,因为本雅明对于考试来说他的理论本身就很重要。

简答题最后冲刺期还是需要把关键词掌握,以免出现偏题,可自己发挥拓伸。中世纪虽然很久没考,但《神曲》可以说是中世纪的重点,作品内容、主题二重性都需要掌握;意象这题,很明显是朱志荣老师的美学研究重点,只不过今年考了大题。再次需要梳理不同时代古代文论关于意与象,意象与意境关系的论点,从“言不尽意”、庄子的“得意忘言”,到汉魏时期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心雕龙》“意翻空而易奇”,唐皎然、司空图的意境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清代王国维的名句都需要背诵积累。到最后冲刺期可以找朱志荣的论文来看。我认为古代文论今后不可忽视,以往可以不看,但今后可以挑些重点来记忆。虽然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也有涉及,但这本书实在不行,不看也罢,挑些意象、意境、陌生化看即可。以往经常出的茅盾、赵树理、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是因为华师大的研究中心,以及有老师是研究会会长,或是开设相关作家的研究生课程,所以经常出题。(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多关注老师动态)但是今年考郭沫若,其实是我没想到的。除了书上的“失事求似”、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常识性要点,我开始freestyle了。如我从女性主义理论切入,他的历史剧中多是女主人公,我想到了“性别反串”的文化政治,及其背后的男权意识形态;以及从黄子平老师关于《故事新编》的论文能得到启发,时间性的角度。因为取材战国,过去的时间嵌入当下,过于因此成为现实的“注脚”,过去也被寓言化了。同时也借用了本雅明的关于时间的论述,使这个题答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没重点准备也不用担心,灵活使用理论结合文本分析表达。

论述题今年古代文学还是考词,观察以往真题,每年几乎必考词。尤其是李清照、苏轼的“词自是一家”等论点,都需要把词的整体脉络来梳理,以及背诵古代对于词的评论名句。虽然今年考的较偏,“明无词”。但基本上还是词的延伸,可以从共时和历时几个角度来答。如相比宋代词的区别;同时代相比小说、戏曲文体的边缘地位;明代社团现象,如前七子称文贬词等现象;以及词的文学性、社会性与音乐性的嬗变等发面来答。一定要答出思维的综合性。现当代文学考察的通俗小说区别,这题还是很大的。我第一反应便是唐小兵的代表论文和书籍,《蝶影花纷飞》和《再解读》的序言。然而,复试我还是抽到了通俗小说,可能确实看得书多,从晚清—五四鸳蝴—左翼“革命恋爱”欲望动力学—延安(白毛女、赵树理、土改小说)—十七年的革命通俗小说都可以说。但是我可能比较理论化,还是需要文本细读更多谈谈作品就更好了。PS:感觉是罗老师出的题目,唐小兵的《再解读》的后面推荐便是罗老师,这本书还是非常有奠基性的,建议都要读。文论的古希腊悲剧很重点,外国文学分析诗歌:新批评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即可。

三、专业课补充

在上文中我已经详细分析了今年考题和以后的复习方案的变化,在下面我就不再展开赘述,说一些自己的笔记心得和备考安排吧。

考研的专业课笔记都是自己整理的电子版笔记,因为可能我的考研过程比较不同,在第一轮(2月—6月)的时候我就想要把自己的笔记作到最好的状态,后面几轮不需要加入太多东西。所以第一轮电子笔记,我一直在看专著,除了一般考研推荐的《十五讲》系列,包括大学期间看过的汪晖的《反抗绝望》、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蔡翔的《革命/叙述》我都专门选择了最精华的论点加入笔记中,还要关注学术动态,2019年5月4日正是五四百年纪念,出了很多文章。我又从中填充了很多内容。古代文学因为一直知道华师大的词学中心,像朱惠国老师他们的论文其实在第一轮我都有在看,此外还看了程千帆、叶嘉莹等先生的《唐宋词十五讲》《风景旧曾谙》一些论词的专著。外国文学除了徐先生的《西方文学十五讲》,还有纳博科夫、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都是在当时看的。文艺学主要看得比较杂,从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到伊格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然,这本书基本是考研必备了》…常读常新),还有本雅明、詹姆逊、福柯的一些书都可以看,理论体系逐步建构起来。所以除了学校提供的基本的文学史参考书目,我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专注的延伸和拓展上。在文章最后,我会列些读过的一些书目。

在第一轮,除了整理笔记(大框架脉络和具体的电子笔记)外,背诵的工作主要是朱东润的作品选,尤其是诗词的背诵,为后来的古代文学举例打下基础。

6月—8月,是我继续看专著的过程,继续完善自己的电子笔记。有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就要抓住真题的规律,我专门做了彩色的真题分布规律表格。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要从真题来把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古代的词学;外国文学从前偏重后现代、俄国文学,近几年偏重文艺复兴、19世纪浪漫派,当然还不能忽视今年出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交叉点的但丁;文艺学的意象、陌生化、加达默尔、新批评等等。

9月—11月,基本上笔记添加的已经够多了,可以开始背诵了。刚开始背诵最好全面些,有些注释、不重要的内容也需要掌握。因为后来就不会注意琐碎的方面了。基本上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回顾复盘,但是痛苦过后会发现背诵的内容在考场便可灵活运用。后来做出了调整,可以扩充艾宾浩斯的容量和弹性,把最容易忘记的部分加以巩固。

12月:最后冲刺。一定要再看一遍老师的高下载论文,结合老师近期动态进行预测。比如中文系首页的老师讲座,好像就有厦门大学刘奎老师12月去讲了郭沫若…还有一些意象、浪漫派,老师最近出的专著都要关注。最后的背诵是以关键词为主,无法像刚开始那么详细。但是只要全面系统,以关键词为线索,就能自己发挥,甚至在考场的紧张空间闪现新奇的火花哦。

专业课一作文前面已经具体说了。具体时间是在10月份,一周练笔一次,议论文和记叙文。我练的其实主要是记叙文,理论自己灵活运演成文就可以,记叙文一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中文系的学生文笔都不会太差的。当然如果写作水平不好的也可以听听新祥旭一对一的写作课,老师会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一些参考书目

当然都只是个人看的一些书,初试还是要抓住基础书目。可以在豆瓣搜一些研究书单,结合报考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当然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的公众号,以及B站上陈晓明、张清华、复旦古文学、朱惠国老师、台湾文学课程等等一些有价值的视频可以看。

考试要求的基本书目:

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补充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然,北师大、南大都有自己的书,但是三十年还是最为经典的。还可以加入许子东理想国出版的《现代文学课》,非常好,说实话。

当代文学:洪子诚《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挑着重点作品看看就行,主要是讲作品》、陈晓明《当代文学史》(个人推荐,比较理论化,很新颖。华师大给的书目是没有的)。

个人推荐:加入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稍微看看就行,主要看论文精选,别的价值不太大)《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古代文学:袁本《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不用看,可以加入复旦大学骆本文学史。

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可加入《西方文学十五讲》,纳博科夫文学讲稿部分选读,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西方文论:朱立元《当代文学理论》、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很厚,只挑重点的古希腊悲剧理论、康德、黑格尔一些常考的来看就行)、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个人推荐,通俗易懂)。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基本上不考了,可以挑着意象、意境、陌生化一些看,这本书一直为人诟病写得太烂)。

古代文论:这个要重点说一下,以往没考过大题,但今年改革了专门考了意象的简答题。这个是华师大朱志荣的研究方向——美学上的意象、意境要重点看他的论文。因为古代文论太多了,没必要全看。推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现当代文学复试书目:王晓明等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非常经典的编著,里面收录的经典文章建议初试就可以看,整理论点笔记)

最后祝所有人都逢考必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毕业于青岛市一所普通一本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考研,本科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实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考研,虽然我在中文系度过了完完整整的大学四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叛逆气十足,不愿受拘束,带着高考后的自由散漫上场,喜欢翻自己感兴趣的书,热情地拥抱向往的社团,在校园活动中活跃,却常常没耐心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度过五十分钟。我也会经验主义地肯定自己对于文学的悟性,惯性是在小范围内浅尝辄止,说到底,我没有意识到四年中文系的课程对于我的意义,这是一个反面教训。这也导致在我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的时候,教材翻起来非常生,知识面也很窄,当我在一本本专业书的字里行间陶醉的时候,也发现自己不过一个孤陋寡闻的外门汉,过去的四年错过了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跟我的情况类似,那就意味着我们在准备报考中文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补充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去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文学思维,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也不用怕,我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例子,你也一定行。我把我的备考经验,我走过的路,做一个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少走弯路。

我的初试总分是393,其中英语78分,政治73分,618作文(A)114分,847文学基础(A)128分,复试总分是478.4分,总成绩第二。其中847文学基础应该是今年的最高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重点看我准备文学基础的经验。

一、专业课

先谈专业课的备考。

有些学弟学妹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专业和方向,其实无论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还是文艺学专业,都需要准备两门专业课,第一门是618作文(A),第二门是847文学基础(A)。

说一下考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师资力量也时十分雄厚,陈大康、谭帆教授的小说研究,胡晓明教授的古典诗学研究,方勇教授的诸子学研究等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华东师大研招网的数据非常透明,很多考研信息都可以自行查阅。作为一名中文实力瞩目的985高校,吸引的文学考研学生也是逐年攀升,就古代文学来说,统招录取的人数一直稳定在十人左右,但是报录比已接近1:40(可能已超过)。提到这些考情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考华东师大中文系非常值,但也意味着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专注努力的复习,我觉得每一个想要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同学还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不断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是强大的心态,这两个能力需要贯穿备考过程。

前期熟悉目标院校专业情况,真题和出题风格,搜集、浏览经验帖,咨询上岸的学长学姐相关备考信息,中后期关注招生简章,根据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备考计划,熟悉考前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不断健全自己的备考“信息系统”的表现。可以说,搜集掌握的考试信息是备考过程的指向标,具备这个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信息滞后或者有遗漏,很有可能就会打乱复习计划,甚至影响考试结果。我第一年就是因为在资料和信息搜集方面比较佛系,自身知识储备又不够广,与幸运女神擦肩而过。

稳定心态的培养不多说,报考名校,谁还不需要点勇气,做了决定就要相信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更专注地投入备考,更重要的,它还会影响最终考场上的发挥。举个栗子。去年847文学基础的考题出现了题型调整,没有了填空题,论述题由四选二变成四题必做,其中三道题我都没有重点准备。但是备考本来就不是命中率的博弈,文学理解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专门准备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专业书,思考和记忆了那么多的知识点,大胆自信地根据自己的所知所想例论结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再举个栗子,第一个论述题目是谈谈对“明无词,词至明亡,词至明衰”这些观点的看法,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我印象里明代一个词派都木得。这也说明明代词坛衰落是一个事实,但是题目里这些无词,词至明而衰,而亡的绝对观点显然也非常“形而上学”。有了基本的判断,我该怎么去输出我的观点呢?既然是涉及对一个朝代一类文学的评价,我首先指出明代词坛衰落的事实,在宏观上,联系了宋亡以来词的发展进程,由元之曲盛词衰的现象反驳“词至明衰”,由清代词的中兴反驳“词至明亡”,在微观上结合明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特点,指出此时词的隐曲的状态,明并非无词而亡词,明曲大家梁辰鱼的散曲便非常有“词味”,明代小说中也常常见到词的身影,词和诗一起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和人物事件评赞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确实不会/答错的题也有,比如灵韵说,我这个碰瓷王愣是答上了性灵说神韵说,压根没把它和本雅明联系起来,然而事实证明,不会的题大家都不会,不要因为几个实在没见过的题目而乱了阵脚,把自己能够拿下的题尽全力拿下就好了。

(一)文学基础

847文学基础无疑是整个备考过程的核心。我这一门的分数是128分,在作文出现大失误的情况下,文学基础的稳定发挥让我脱离了危险线,初试成绩排名第三。由于内容比较多,我分点谈一下这一门的备考经验,和后面618的经验结合在一起看就好。因为觉得每个人的考研过程都是不同的,单纯复制时间线缺乏意义,所以我重点分析的是技巧和方法。

1. 真题非常重要。

一个学校的真题既是择校的重要参考,也指引着备考的方向和重点。真题前期不是用来做的,而是用来分析的。我是拿到了03—19年的真题和参考解析,把所有的题目按照学科分类,每一科纵轴按分期,横轴按题目、题型和频次做了一个表格,这样哪一科哪一段是重点,一目了然。真题频次表旁边可以补充上官网上老师们(出题人)的研究重点,及时添加学术动态,这在后面讲618的时候也会提到。

2. 参考书与公开课、音频。

此外,因为今年疫情,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线下图书馆无缘,为方便快速阅读,推荐两个读书APP,一个是微信读书(无限卡进行时,过期不候),另一个是藏书馆,用户上传,海量资源共享,海量宝藏啊宝藏。

公开课和音频这个按各人所需吧,因为我外国文学史这一块非常薄弱,所以我前期在爱课程网站上有选择地听过陈建华老师讲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此外B站和喜马拉雅上有大量华东师大老师,以及其他名校名师的公开课和音频,以及一些有声书,文学复习资料音频等等,都可供前期的知识扩展和全程的记忆辅助。

其他资料:不建议买太多笔记资料,消化不了还容易本末倒置。以读透文学史为目标,资料只是辅助掌握专业内容的手段,如果你确实需要资料引导,比如各科文学史及其作品选的教案,可以私信我,截图预览再做决定。

3. 大致时间规划参考(附看书、做笔记、背书答题的方法)

作息时间这个因人而异噢,也并不是一定要早睡早起,像我早睡可以做到,早起就一点门都没有。学习时长短也没问题,把握好阶段的进度,每天安排合适量的任务,提高效率完成就好。而且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松后紧的节奏,对于战线拉得长的同学尤其重要,一开始不必要天天把自己闷在家里,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即可。

从现在到九月份这段时间的目标是读透教材,宏观上,能够把知识点连成线,掌握史的脉络,微观上,能就重要论题和考点进行补充扩展。

看书的顺序影响不大,就个人来说,我是先看中国古代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再看外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我的体会是不要长期死磕一科,交叉行进效率更高,印象也更深刻。

这段时间又可一分为二。

前期的任务是通读第一遍各科主要教材,要认真的阅读哦,读思结合,看书的时候参考真题频次表和老师的研究方向,把握重点在书上做出标记,并穿插阅读一些作品(作品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在答题的时候能用上就好,可以从一开始就添加日常背诵环节。)。

各科教材的风格和读法是不同的:

古代文学方面,袁本中国文学史大家手笔,条理清晰,基本覆盖所有考点,跟着小标题的指引怡心悦目,小注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此外,复旦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可以作为扩展和参考,例如其中的人性视角是对袁本文学史一个很好的补充;古代文论上下册不需要全部通读,可以和古代文学史一起看,主要作为古代文学史的补充,注意标注经典语句以备后期记诵和在考试中运用,这会使你的答案增色不少。现当代文学方面,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线索分明,启发性强,但是需要在阅读的时候自行总结段落关键词,写在书页空白处即可;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目光如炬,词约义丰,一种深沉地批判意识凝聚其中,读懂需要花点力气,而且需要自己去画出时间线,同时因为作家作品分析比较少,需要参考陈思和的当代文学史做补充。外国文学史方面,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看历年真题就知道,华东师大的考点有的时候比较的“偏”,很多考察的论题郑克鲁本没有展开,推荐看陈建华老师的外国文学史做补充,同时,847外国文学史部分很爱问人物形象,所以重要的作家作品是需要好好读的。文学理论的考察一直很灵活,去年847简答题考察了一个“意象的内涵”,论述题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所以说童庆炳的那本书还是不能放下,但是不要泛泛而读,要结合历年真题标注重点。读完童本再去读朱立元的书,会更好的理解。当代西方文论派别林立,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史的脉络是其次,理解重要的理论家和他们的观点是关键。此外,当代之前的部分,建议用我们本科的西方文论史教材做补充就好。中外文学理论这一块,总的建议是参考真题和华东师大文艺学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敲重点攻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老生常谈,康德和伽达默尔的考察则是“特色”哦。

后期的任务是第二遍深入教材,这时候需要做笔记,目的是形成史的脉络,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连成一条连贯的线,所谓“把书读薄”;对于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看一些公开课、论文和其他专业书(例如我在现当代部分列出的几本书)进行补充扩展,这个也是在真题的指引下完成的,比如古代文学的历年考题:盛唐边塞诗派高适与岑参的异同,现当代文学的历年考题:为什么说《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我分别查阅了相关论文和阅读《鲁迅作品十五讲》作为扩展和补充。

关于怎么做笔记呢,我的建议是不要写太多,不要写太多,不要写太多,抓关键词和总结性语句,没有经过提炼思考,沉醉于知识点的摘抄和重复,真不如好好看课本。做笔记我有用过Xmind软件做思维导图,但是因为觉得手写会让印象更深刻,所以我买了一包A4纸,精致的男孩女孩请选择活页本,便于随时补充。简洁有条理的笔记后期看起来非常方便。

第二遍看书,文学史建议先以经典分期为单位做笔记,再串联到一起。各文学史的发展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做笔记参照的线索也不同。以古代文学史为例,每个朝代文学都有代表的文体,可以以时间为轴,按照文体分类,放入代表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运动的发展,来把握一个朝代各文体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组织自己的笔记框架。此外,袁本文学史的篇章重点已经十分清晰,结合笔记的框架,课本内容本身就是绝佳的记诵材料。算了,不为例了,都说一下吧。现当代文学更复杂一些,三十年的重点在于搞清三个时间段内的各种文学流派、社团、文学名称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代表作家的文学成就;当代文学沿着四十年文学的发展道路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阶段文学的特点与成就的高低,与文学与政治结合的紧密程度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外国文学史的逻辑简单明了,宏观(时代思想背景及文学特点)+微观(重要作家作品),笔记可以两套文学史结合起来就好。文学理论这一块内容繁多,而且比较独立,还是那句话,学会抓重点会很有效。

十月份以后主要的任务是结合笔记,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记忆知识点,并及时通过真题练习输出能力。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穿插真题的练习在此时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一般是在第二天快速重温前一天记忆的内容,再输入新内容,背完一个经典分期会做简单回顾。除了前期的读书标注和笔记,名词解释和部分简答(尤其是外国文学史)的补充可以参考市面上的辅导书,这里也不做广告了……具体可以私信我,其余的专业内容建议立足课本。

争取在十二月份之前把所有的内容过一遍,考前两周再一次快速翻阅考点(这一遍很重要,能让你在考场上快速回忆起知识点,组织答案),查漏补缺,之后就可以上考场了。

最后再补充一下我个人背书和答题的方法。文学基础这么多内容,企图一字不落地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在我看来,记忆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输出,能够输出了,很多东西不需要专门去“背诵”。以题型为例,填空题更需要日常备考时的积累,也就是说,看书一定要细;名词解释则完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思想内容、风格特点、文学史地位和意义来组织答案,而不用专门大段背诵。简答题同理,是名词解释的扩展,需要组织的内容更丰富一些,但是也不需要一字不落地记诵,每个点一两句关键语句要精当准确,然后能够根据专业课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展开就好。当然,从输入到输出,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熟练地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可以是在脑海中思考默念,也可以落到纸上。论述题的构思和答法可以参考我前面举例的明词一题,要宏观与微观结合,论点与论据结合,对我们脑海中知识库进行提取和综合,这同样是记忆和输出能力的组合。

(二)作文

翻真题会发现618往年一惯考一篇大作文(1000-2000字)和一篇小作文(800-1000字),时间是三个小时。考题一般是一篇散文/记叙文,和一篇有关中外文学理论的议论文。但是去年的考试忽然增加了一篇作文,也就是说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我们要完成三篇作文,包括一篇大作文和两篇小作文(不少于500字)。

关于字数的问题,我的亲身教训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分配好时间,要写够/超出一二百及以上的字数,如果你对自己文章很有把握,言之有物例论翔实,在时间足够的前提下能够表达更多当然也是好的。再者,要尽可能地把字写得工整清晰,因为答题纸是没有格子和横线的,同等水平的文章,干净整齐的卷面无疑要比“张牙舞爪”草书更受老师们的青睐。我今年的618作文这一门考的极差,出复试名单的时候我扫了一眼大家的分数,很不幸……尽管有预感,但这一门我还是勇夺倒数第一,跟大家的均分差了20分,我的血泪教训也因此而来。具体的经历我在出录取的结果的时候发过一条长微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除此之外,我觉得我的低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两年备考的过程中都没有重视618这一门。可能你和我一样是本专业的学生,又或者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跨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勤思考多练笔,有计划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顺带提高写作速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关注华东师大录取动态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历年成功上岸的考生618这一门几乎没有低分,大家的分数普遍在130以上,也有不少考生有分享作文这一门没有怎么准备就拿了高分。这一方面说明华东师大的老师们给分很慷慨,不需要为之恐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618是上岸的基础,在847文学基础成绩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没有达到平均分,基本就会收获一首凉凉。我第一年的作文考得还不错,相对来说,我在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对于教材里一些论题的印象更为深刻,也一直在看各类参考书、论文,关注学术动态,不断去扩充知识面,有认真去思考、深挖一些重要的文学论题,也常常有感而发,在日记里就当天的疑问和收获作议论和总结。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在考场上会无话可说,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看过、思考过、背过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为写作积累的素材,而我们要训练的是输出能力,这和准备847文学基础的过程其实是重叠交叉的。

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准备847之余,第一是要关注华东师大本校老师们的学术重点和学术动态。

各位老师研究方向在官网上一目了然,可以在知网(网页)阅读论文,在全球学术快报(手机APP)上关注院校的研究动态,此外推荐大家关注“华东师大中文系”“ECNU中文之窗”“华东师大古代文学”“华东师大文艺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融”英才夏立营里的讲座,院系的学术研讨会乃至校级的征文主题,都可以作为日常阅读和思考的对象,如果能够把了解和跟进你热爱的专业和心向往之的学校当做一种习惯,你也许不需要那样“功利”就可以成功。记得2019的大作文主题是“我的大学”,很多人都觉得太宽泛无从下笔,可这便是华东师大图书馆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主题。我相信这个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会陌生,它一次次地出现,无非意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总结那些自己曾参与过的时间与故事,因为热爱不同,所见各异,这个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文学是人学,对于每一个渴望成为中文系研究僧的人来说,不肯轻易错过有关存在的命题,把发现、思考和输出当做习惯,是我们热爱文学这件“小事”的一个基础。

其次是关注社会时况和学界动态。

这里推荐几个公众号:人民日报(无间断的时事快讯+人民锐评),文学报(文艺界的声音),文艺争鸣(值得“聆听”),收获(当代纯文学的发行地),保马(现当代方向的同学可以多关注,有惊喜),红楼梦学刊(一本书成为一门学问)。

最后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步——输出训练。

备考前中期,可以养成记录灵感和体悟的习惯,可以是阅读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是备考生活中的波澜,既可以加深印象,还能防止手生。备考后期,最好定期(比如两周)拿出三个小时,选择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参考历年的优秀范文进行修改,有条件地同学可以发给自己的老师修改也是很好的。

总之,提升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功夫要用在平时,如果你自觉对618把握不大,多读多写多练是最好的方法。

二、英语一

现在看到经验帖的同学,一般是已经或者现在开始着手准备的,那么很幸运,你们留给英语的时间会很宽裕,无论你的四六级分数如何,基础怎样,只要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做好规划,认真准备,六七个月的时间上75甚至拿到高分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暑假结束)主要是打基础,记单词+做第一遍真题,攻克阅读和翻译,时间的话根据各人基础情况把握,一到两个小时都是合适的。

1.单词

这里推荐墨墨背单词,这真的是一个宝藏APP了。

你可以在里面选择任何一本你在用的单词书做你的词库。如图所示,每一个单词都配备标准发音、释义,真题例句、单词助记和免费的词典,而且每一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修改。

我会根据单词在真题中出现的意思,对释义这一栏进行添加和修改;在助记这一栏里你可以找到很多用户贡献的记忆单词的好方法,无论是词根记忆还是利用谐音和真题印象啊,实用性一流,还可博君一笑。你也可以添加自己的助记。免费的词典真是一个大福利了,多看英英释义和词源会让你更了解单词的使用语境。最重要的是这个APP自动设置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科学,使用也很方便。每天饭后睡前的时间就可以过60个。

对于习惯有人引导,刷课的同学,可以看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课并做笔记(具体渠道大家根据钱包自行选择),他的讲课方式很有趣,会不断进行扩展延伸,基本能覆盖真题中的单词,建议开两倍速。前期刷他的课能相对更为轻松地进入状态,而且印象也会更深刻,比如against the grain 格格不入,我怕是永远忘不掉了……

2.真题

推荐张剑的黄皮书,这个不多说了,买它就对了,1997—2020年的真题都可以做。

阅读和作文是考研英语的大头。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搞定阅读,顺带练习翻译。可以先做一套真题练练手,错得多很正常,不要灰心。然后就是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做两篇阅读,把原文中所有的生词、短语、长难句找出来,记忆和分析。我会拿一个本子,边写边记,第二天把前一天记忆的内容再过一遍。然后是逐句翻译全文,再参考黄皮书比对差距。

此外,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长难句都是核心。之前微博上有同学问我长难句怎么准备,我没有特意去看真题以外的材料,我觉得对于基础不是太差的同学,多分析多练,配合黄皮书上的分析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我有跟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他每天会从时源精刊和真题中摘取长难句带大家切分,讲解语法和重要的单词短语,以及长难句的翻译,再附上题目的练习,反复重复作阅读和翻译长难句的方法,这个大家可以在做真题中借鉴,并慢慢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做题习惯。还是那句话,把练习当成一种习惯,日复一日,长难句并不难。

第二阶段(九月份——考前),做第二遍阅读和翻译(第一遍没用铅笔做的同学在网上再买套空白真题做就好了),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真题的规律和方法,顺带搞定完型和新题型,十月份之后的主要任务是作文。

1.阅读和翻译

有了前期的基础,阅读做到第二遍你就会发现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这时候要掐点做(每篇15-20分钟),适应考试节奏。阅读问题大的同学可以借鉴何凯文的阅读三步法,也可以看黄皮书赠的小册子,上面有详细地总结阅读中的各类题型。要有意识地标注错题,总结分析自己总在哪里栽跟头,对症下药。

2.完型和新题型的文章也要和对待阅读一样,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生词语句,把知识点记牢。完型就是多练多记,主要考察一些固定搭配,语法,单词用法等等,具体可以看黄皮书赠送的小册子。我的建议是做题前先快速浏览原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再做选择,这两年的完型真题有变简单的趋势,一般大家的得分差距不大。新题型包括七选五、排序题和小标题标配三种题型,每一种题型考察的能力是不同的,具体我是在做真题的时候看黄皮书的分析和它赠送的小册子。

3.作文

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分值是三十分,和阅读一样,都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关于如何准备作文,这里放两个我在某乎上收藏的,我认为非常有借鉴价值的干货帖:

(服了 发不出去)

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不要沉迷于背诵大量范文和模板,而是要对真题进行总结和归类,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模板,并不断进行修改和练习。具体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作文书的选择,真题的归类,以及如何去创造和使用自己的模板等问题,可以仔细阅读这两篇文章,看完会恍然大悟。考场上,我的大小作文都写得十分顺利,有需要参考模板的同学也可以私信我。

三、政治

政治建议八月份以后开始。前期以选择题为主,考前一个多月攻克主观题和复习巩固选择题。政治这一门我今年的成绩是73,我的建议是跟紧肖秀荣老师,补充参考徐涛老师。

建议八九月份开始政治,是因为在十一月份以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相对轻松地把肖秀荣的1000题刷两遍,所谓得选择题得天下,每天不用占用太多精力(十二月之前我一般是把政治的时间放在晚上),循序渐进地拿下选择题。

十月份之前,买本红宝书(如果红宝书没出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看一章知识点(重难点章节可以配合徐涛的视频,逻辑性强+包子鬼才),做一章选择题,做两遍1000题。第一遍做用铅笔,错题在答案册上做标示并重点看相关的知识点;第二遍的错题和相关知识点直接写在题目旁边,这样一本1000题就成了你的错题本,可以随时翻一翻,很方便。

十一月份上中旬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和八套卷都会出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时政一定好好看,眼熟内容(这些既可以是考点,又可以是主观题的材料),好好做后面的练习题,三道选择题的分值也不小了。我的政治前后提高了十分,差距一是在于我对考点的理解更深了,二是我补充了第一年没有看时政的空白。

后期,在选择题方面,八套卷,十二月份出的四套卷,都掐时间做并认真分析错题(写在书上就好),觉得题目不够做的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买市面上其他预测卷,比如蒋五+任四,只做选择题就好。考前把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的错题都翻一遍就可以上考场了。

主观题请依然跟紧肖秀荣,四套卷背完有馀力的同学,可以用八套卷做为四套卷的补充,也可以用徐涛的小黄书二十题。

这里吐槽一句,尽管附送的卡片上,涛涛老师cos的旺仔大脑袋还怪可爱,但小黄书题文严重不符,20个题快扩展到100题了。建议划掉其中方法类的设问,政治考研很少问我们“该怎样做”,而更看重考生“如何理解”,这也是肖徐在预测命题上的差异之处。

主观题我的建议是也不要死记硬背,先理解题意和答案,理解非常重要(“提升政治觉悟”),再抓重点语句(肖四的绿色部分)背诵,考试也是分点得分,后面的补充语句多是对材料的摘取和总结。可以参考记忆宫殿的原理,每个考点预测是一扇扇门,而我们要做的是分门别类把相关语料放入其中,这样记忆印象更为深刻。

不觉写了一万字,好久没敲这么多字了,仿佛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初稿。

如果你觉得我的经验有用,欢迎点赞收藏,转发扩散呀。还有其他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问我~也非常感谢你的关注,文学考研不易,希望我的一点走心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的考生。

最后,祝大家都成功上岸!!!对了,有关准备复试的经验,我们还是明年再见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