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NCU人物|吴孟元:持之以恒,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始而终,坚持是他不变的誓言,从执行者到承接者,到最后的引导者。他,就是南昌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吴孟元。在素未谋面时,潜意识往往将主席这类人物全归为严肃高冷、不识烟火这一类。然而当看见他从楼梯下走上来的时候,昂首阔步,风衣衣角随着身体前后摆动,干净利落的头发在风中毅然挺立。当我们四目对视时,他黑框里深邃的眼睛像是在打量着什么,琢磨不透。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吴孟元引用这样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正如他的座右铭一样,坚定、隐忍、勤奋、刻苦,成就了他现在的自己。

刚入大学时,吴孟元就曾代表理学院新生在2014年迎新大会暨开学典礼(本、研合)发言。获得诸多奖项的他在2016年南昌大学第五次学生代表大会中,成功当选为2016—2017学年南昌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出于对体育的喜爱,吴孟元入学时就加入了院会体育部。从基层部委到现在成为校会主席团的一员,这之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没有夸耀和自满,他只有短短一句:“我就像大家一样,从部委做起,一步一步坚持到了现在。”锲而不舍,方能滴水穿石。在体育部工作的日子,总是被很多琐碎的事情填满。每次活动前期的准备阶段到后期的总结阶段,总是让体育部的同学忙到不可开交,通宵也成了常态。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才能让活动得以有序、顺利开展。也正是在一次次活动的筹划举办中不断的沉淀积累,让吴孟元蜕变成一名优秀的学生会主席。

黄碧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让自己活得丰盛。工作时总有自己能力无法完成的时候,不是轻言放弃,而是用更多的精力摸索前进。在筹备学生代表大会期间,吴孟元负责学代会的提案工作,由于缺乏经验,所有的事情只能通过不断的开会讨论,不断的修改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艳羡他获得的各种殊荣,却看不到背后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在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吴孟元主要负责建模方面的工作,为此他花费了半个寒假的时间留校培训。为了节约时间,他直接将寝室搬到了天健园,然而房间停水停电,寒冷艰苦的条件,常常让他在半夜冻醒。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停滞不前,半途而废。这世界上没有谁过的比谁容易,只是有人在乎天喊地,有人静默坚守。他用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扛住了这些阻碍,最终取得了国际二等奖的好成绩。

优秀是一个永远没有限定的形容词。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吴孟元同样也没有忘记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用课余零碎的时间去学习,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同样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由于自己的专业是金融数学,他也希望可以通过努力进入风投公司工作。并且在暑假中他还努力学习托福,力求出国深造。他坦言,虽然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在忙碌中很充实,而且颇有收获。

吴孟元是一个永远都停不下脚步的人,大二时,本来准备出国游学,看到支教的项目,他毅然放弃了去英国交流的打算,立刻跟父母说要去支教,奉献爱心。他利用假期,加入了黔行支教调研团。支教团的生活让他重新对贫穷,落后有了更深刻的意义。现在每当他看到大街上七八岁的小孩时,总会让他想起那段时光。他所支教的村子去年突发大火,半边山坡受到严重的损坏。在走访的过程中,他了解到一些受灾家庭只能在地上搭一个简陋的帐篷,随地挖坑支起大锅,这就是山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贵州支教期间,在木头搭建的住宅上,一句用白油漆写的“上完初中,就去打工”的标语深深的触动了吴孟元,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要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不能让孩子提早辍学。他们应该像自己一样能够享受到大学的生活。在支教期间,住宿成了最大问题,男生睡办公室,女生在教室里把桌子拼起来就是一张床。尽管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任务艰巨,但是他却非常高兴,他说:“去山区支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他却让那里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们。直到现在,吴孟元依旧关注着这些孩子们。

交谈时,吴孟元总是谦和有礼,隐隐的透着由内而外的光华,优雅淡定、云淡风轻。工作中严谨认真,生活中却简单随意。花鸟鱼虫,水产养殖等等都是他的爱好。每当时间宽裕的时候,他总会选择用旅游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在旅行中,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与韵味,让他收获颇多。当被问及对刚加入学生会的大一新生有何建议时,他表示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努力坚持下来,调整好学习和工作上的时间分配。主要以学业为主,慢慢成长,耐得住寂寞。通过大学四年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过去三年的经历,更是他蜕变的过程。三年的坚持、执着与隐忍,让吴孟元在学生会里找到了归属,体会到了共同奋斗的幸福,也将会带领学生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努力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的追逐没有尽头,梦想永不止步。祝愿他以后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 王欣慰 刘菲)

NCU人物|戴磊磊:永不止步的科研路行者

在学习生活与科研活动中履历丰富,本科期间发表5篇SCI论文3篇中文论文;拥有两项专利;多次斩获院校级乃至国家级奖项……每一个标签都让人心生羡慕,而当所有南昌大学体育考研博主的成就都汇聚于一个人时,就让人更想南昌大学体育考研博主了解他究竟是谁。

  “曾经我也有过迷茫期,但我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戴磊磊笑着说。因为父母经常在外忙碌,所以戴磊磊从小就学会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问题。在他看来,自己一路走来都是顺其自然,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事,一直坚持走下去。在大二时戴磊磊申请参加学校的挑战杯比赛,正是因为这个比赛,他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专业,并主动联系了现在的导师希望他能指导自己团队的项目。

当老师第一次带他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惊讶于先进的仪器和精密的设备,实验室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有着莫名的吸引力。“那个时候就对实验室心生向往,想要跟着老师做科研,觉得很适合自己,所以就那么一直坚持下来。“我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相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就是坚守着这样一种信念,戴磊磊走过了两年。

他说因为相信,所以坚定。他知道现在国内食品行业发展仍不成熟,对高水平人才需求不大,但他不后悔选择食品专业。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研究的生物质转化科研方向在国际上仍有许多大难题需要攻克,即使不知道未来是否能成功,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觉得只要一直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随遇而安,不去怀疑,戴磊磊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印象里的科研工作者都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带着高度数眼镜,在宽敞的实验室里进行着高端复杂的研究,但实际上,科研工作者的辛苦是难以体会的。研究实验几乎每天持续12小时,没有周末和假期的概念,为了做实验经常忘记吃饭……自从戴磊磊决定走科研这条道路,实验室就成了他第二个家。“有一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睡在实验室,平时做完实验再看看实验资料基本都是凌晨了,所以干脆在实验室里住。”

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有限,在最初戴磊磊一般是模仿和借鉴国外团队的技术。但随着实验一步步的推进,伴随着的是旧理论的推翻和自己想法的涌现。一有了新的点子,戴磊磊就会与老师沟通,但有时会与导师或者团队其他人的想法产生分歧,这个时候戴磊磊就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实验当中,收集更多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想法。

除了体力上的消耗,戴磊磊心理上也承担着压力。而压力一般来源于他自身。因为就算是小实验,为了成功,他可能要反复做上百次,乃至重复操作研究半个多月。一次由于没有考虑到实验的细节问题,裂解蒸汽的温度比较高,冷凝装置没有设计好,一些热的蒸汽没有冷凝就跑到空气中了,导致实验屡次失败。“当时真的特别失望,压力特别大,我就主动找到老师,老师耐心的给我分析了实验过程,寻找问题。”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实验失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导师的悉心劝导下,戴磊磊也逐渐学会不去焦躁,平静接受失败。逐渐成长的戴磊磊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赞许。同一团队的师姐这样评价戴磊磊“他平时在实验室,能与每一位师兄师姐和谐相处,并且热情上进、做事积极,认真负责,我觉得他非常具有科研精神”。

发表了五篇SCI论文,这对于一个大学本科生来说实属不易。但是戴磊磊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写论文的时候,因为不擅长英语,但文章中需要涉及很多英语的专业术语,所以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不断地被退回要求修改,当时自己就只能一次次去请教导师一次次重新修改。有时候会疲惫,因为自己不知道哪一次修改才是尽头。但最后看到自己的论文被发表,感觉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科研,贵在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是戴磊磊眼中的科研。关于未来,除了继续读研读博,戴磊磊更希望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突破。“我觉得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产品投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服务大众,做到研有所用。”

因为现在戴磊磊团队的研究方向在世界还有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将废弃食品成功转化为能够使用的烃类燃油,所以他也并不确定哪一天自己才能真正成功。戴磊磊说:“不像其他团队能够大概预测自己研发的产品能什么时候投入市场,我们团队的困难就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难题能被解决。但是我还是愿意坚持,因为这是我的追求。”

热衷于追求心中所想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尽管在别人眼中,戴磊磊一直很忙碌,不断奔波在学校与实验室,但戴磊磊却乐在其中。戴磊磊说,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他就会坚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永不止步,于科研,于人生。

(一)参赛获奖情况(国家级奖一项,校级奖两项)

1、2015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

2、2016 挑战杯计划书(校特等奖/院一等奖)通过了南昌大学校答辩,正在

积极准备进入省赛

3、2015 挑战杯计划书获得南昌大学三等奖

(二)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SCI 论文 5 篇,中文论文 3 篇)

1. Wang Yunpu, Dai Leilei, Fan Liangliang, Shan Shaoqi, Liu Yuhuan*, Ruan

Roger*. Review of microwave-assisted lignin conversion for renewable fuels and

chemicals[J].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Online, 2016(SCI),除导

师外第一

2. Yunpu Wang, Liangliang Fan, Leilei Dai, Yuhuan Liu, Roger Ruan, Shitao

Liu, Xueqin Zhang, Yiqin Wan. Synthesis of biodiesel using ZrO2 polycrystalline

ceramic foam catalyst in a tubular reactor[J].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5, 17(3): 67-75(SCI),除导师外第二

3. Wang Yunpu, Dai Leilei, Wang Riping, Fan Liangliang, Liu Yuhuan*, Xie

Qinglong, Ruan Roger. Hydrocarbon fuel production from soapstock through fast

microwave-assisted pyrolysis using microwave absorbent[J].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Applied Pyrolysis,Accepted, 2016,(SCI),除导师外第一

4. Yunpu Wang, Leilei Dai, Qinglong Xie, Shaoqi Shan, Qin Zeng, Liangliang

Fan, Yuhuan Liu*, Roger Ruan. Catalytic co-pyrolysis of waste vegetable oil an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for hydrocarbon fuel produc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Under Review, 2015,(SCI),除导师外第一

5. Leilei Dai, Yunpu Wang, Qinglong Xie, Shaoqi Shan, Qin Zeng, Liangliang

Fan, Yuhuan Liu*, Roger Ruan*. Effect of unsaturation degree on microwave-assisted

pyrolysis of fatty acid salts,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Under

Review, 2016,(SCI),一作

6. 王允圃, 黄燕燕, 戴磊磊, Roger Ruan, 刘玉环, 王小亮. 废弃植物油脂与

废聚乙烯塑料共裂解制备烃类燃料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1): 177-181

(EI),除导师外第二

7. 刘玉环, 邹慧芳, 王允圃, 戴磊磊, 樊亮亮, 阮榕生, 涂春明, 刘铭. 微波

辅助高效降解木质素转化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2015,已录用,

除导师外第三

8. 刘玉环, 涂春明, 王允圃, 戴磊磊, 樊亮亮, 阮榕生, 刘铭, 邹慧芳. 木质

素模型化合物的裂解工艺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2015, 已录用, 除导师外第三

-3-

(三)国家发明专利发表情况(授权专利一项,公开专利一项)

1. 王允圃, 刘玉环, 阮榕生, 杨倩, 戴磊磊, 黄伊宁, 张薛勤, 何伟炜, 吴可.

一种连续式微波吸收剂辅助吸波快速热解乌桕油酯制备燃油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号:ZL20140524231.2 (已授权, 前三发明人均为老师)

2. 王允圃, 刘玉环, 阮榕生, 戴磊磊, 张薛勤, 杨倩, 黄伊宁, 何伟炜, 吴可.

一种连续式微波吸波剂辅助吸波快速气化稻壳制备燃气的方法; 中国专利, 申请

号: CN201410524232.7(前三发明人均为老师)

Tips: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作者 张悦 林铮)

南昌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南昌大学的名人有很多,翻了楼下的回答我发现少了对南昌大学最重要的一位——南昌大学的第一位校长 潘际銮。

潘校长是南昌大学第一位校长,他为南昌大学的创立付出无人能比的心血,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他没有在家里享受天人之乐,而是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付出、发光发亮,每次经过2栋的际銮书院我都会想起潘校长为这个学校付出的努力,都会想起老校长说的那句“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像老校长这样的人,应该可以称之为圣人吧

潘际銮,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名誉校长

1993 年 3 月,为创建一所高水平的 211 工程大学,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时任省长吴官正三顾清华园。已经打算在清华园安度晚年的潘际銮临危受命,来到南昌大学,用十多年时间,突破了无重点大学、无博士点、无院士的“老三无”,及无国家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无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三无”的大学,建设成了江西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刚刚成立的南昌大学,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风还有待改进。潘校长首先抓学校办学定位,提出构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南昌大学。

当年,老校长扶着自行车和青年教师在校园里边走边谈。

与妻子相濡以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数十年的勤勤恳恳,潘际銮事业有成,桃李天下,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与陪伴。六十年伉俪情深,夫人李世豫一肩担起他所有的后顾之忧。

弧光熠熠,辉映六合家国梦;

明月朗朗,颂献九如桑梓情。

风光月霁,是先生品格之清明开阔;

杏坛弧光,是先生事业之师表通儒。

感谢您,潘老校长!

感谢你们,中国的科学家们!

不会二胡的张老师哪里毕业

南昌大学。不会二胡的张老师是短视频平台抖音的一位二胡弹者南昌大学体育考研博主,根据其在直播中所说的内容可知南昌大学体育考研博主:该博主出生于山西太原市,就读于山西传媒大学,师从山西省歌舞剧院优秀二胡演奏家王捷平老师,截止至2022年8月27日,该博主拥有粉丝数377.9万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