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浙江大学文学考研题目难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大学文艺学考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多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浙江大学真的很难吗?

很多人都想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然后提升自己的学历,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层次来选择考研目标学校,浙江大学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院校,但是要想考入这所学校也是非常难的,浙江大学是一所特别厉害的高校,在国内院校排名榜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一、考研浙江大学真的很难

每一个人在考研的时候都想选一个特别厉害的考研目标院校,但是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本科院校的层次来选择,千万不要不自量力,如果对自己过于自信,但是自身实力确实没有那么强,还想去考那些特别厉害的院校,大家最好不要随便尝试,否则会打击大家的自信心,也会浪费大家一年的时间。浙江大学是一所双一流大学,既是211工程院校也是985工程院校。这所学校一共有8个校区,学校内的学生是比较多的,正是因为学校面积比较广泛,校内的老师也特别厉害,而且生源质量也比较好,所以这所学校的影响力也比较广泛,很多人也都想来到这所学校上学,但是实力如果不太允许的话,也是很难能够进入学校的。

二、报考浙江大学的学生比较多

浙江大学不仅是很多本科生心目中的理想院校,同样也是很多想要考研究生的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但是浙江大学一些专业的学生报录比是比较夸张的,例如浙江大学2021年的心理学研究生报录比是90:1,去年是80:1。可想而知的竞争是多么激烈,如果大家的实力也实在不行的话,奉劝大家也不要随便的去,这所学校比较冒险,但是大家如果是一本院校或者是9年五院校或者211院校,还是可以冲刺一把的。

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分享?

首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本人14级应届生,男,来自安徽某普通高校(日语专业在我大二的时候升成了一本)。一志愿浙江大学,初试356分(专业一122;专业二104;英语63;政治67),排名第二,和浙大分数线差四分,我这年也是没有招人(只招了两名推免生),第一名貌似也是差一分过线。最终调剂到了杭州师范大学.

二、考试科目

日语语言文学初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51二外英语或252二外俄语或254二外德语或255二外法语

③713日语语言与文学

④813日语翻译与写作

温馨提示:浙大没有参考书目,招生简章上面初试复试都是空白,只是说明了复试的时候会考二外听力。不过能找到12年以前的参考书目。可以去官网上面翻翻。真题也没有,在网上能买到12年以前的,最好能从一些前辈手上得到,简单快捷。

比如下面这种历年真题都有的书,还是不错的

还有《考研日语203真题与解析精汇》,针对203公共日语(非日语专业)考研科目的真题进行了精汇。10套最新真题独立装订,附有全文精准译文与超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

把干货先奉上:(以下是2018年浙江大学日语考研回忆版真题)

超级珍贵的浙大日语考研真题

01

713日语语言与文学

1.单词 (20分)

汉字写假名10 假名写汉字10(这里应该不会考重复的就不赘述了)鰹节 合唱曲 掲げる 轩 (列几个感受一下不难,不过还是要仔细不然一不小心就错了,我当时就是一个得意把ひえる的ひ错写成秘める的秘了T_T)

2.语法(20分)

N1N2水平(尤其是一些语义相似的表达,不难,这种题目各个高校都类似,我当时也写了北外上外的感觉大差不差)

3.文学知识(20分)

14个空(有的是根据提示写人名,文学作品,理念什么的,不是光背就行的,得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比如会问受到森鸥外翻译创作影响的作家之类的。出现了十训抄,读法要注意。)

2个名词解释 第三的新人 上田秋成

4.阅读(一篇40分)

关于宇宙的一篇文章题目类似综合日语后面的阅读,有选择、翻译、简答,特点是量多分值少,今年还出了一个解释什么是微生物。

5.专业知识题(一共十题50分,全部用日语回答)

①.《我是鳗鱼》这本书能够看出日本人怎样的特性

②.连浊现象

③.外来语举例解释说明

④.复合动词

⑤.古语らむ(这里考的是系り结び)

⑥.异文化交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⑦.古事记日本书记万叶集的表记

⑧.自他动词类型

⑨.断りの表现について

⑩.动词的名词化。(这里就比较坑爹了,因为和日语相关的知识都有可能考,文学,语言学,还有文化只要和日语有关系都有可能出现,所以当时复习就这里最头疼,完全抓瞎啊)

谈一下我的感受:词汇语法什么的都还好,算是基础知识,可以看一下12年以前的真题,比那上面的简单。语法还是喜欢考刁钻的,就是意思一样啦,用法不同,然后长得很像的副词之类的这样。这一门有一点相当于基础日语的感觉,也会出现文学的知识,就是最后一大题,完全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题目,就是感觉和日语搭上边的知识都有可能变成题目,比如以前就特别喜欢考近义词辨析,我复习的时候差不多看了两三百个,结果今年一个都没考。不过感觉总的下来考120以上并不算困难。

推荐语法和单词的书籍:红蓝宝书,《日语基础语法超简单》

有其他小伙伴分享,说单词语法来来回回均背了十多遍吧,特别是单词,蓝书宝都翻烂了,每天早上六点起,背一个小时的单词,吃完晚饭再背半个小时的单词,你们可以参考。

02

813日语翻译与写作 

这个推荐书籍:

(注意这张卷子是分方向的A卷答语言学B卷是文学。我考的是文学,语言学可以参考12年的卷子,基本一样)

1.文学知识(填空30个分文学术语标读音和写出相关文学术语。出现了比较生僻的是 津岛祐子 楢山节考,因为这方面我算是强项,所以觉得还好,把一些常见的都记住了足以应付)

2.文学选段 (20分)

第一篇《在城琦》 (基本上是给一个选段让你回答那个作者哪个作品,然后举出他的其他作品,再一个简答题比如让你分析作者的性格啦作文的主题什么思想之类的6分)

第二篇《心》(同上)

名词解释(40分)

谈林

松尾芭蕉

白桦杂志

三岛由纪夫

砚友社

(名词解释还算正常,除了谈林和砚友社我没有原文背下来,中间三个都背了,虽然知道名词解释就是要死记硬背,但看着一书的名词想着全都背还是很痛苦的,所以边做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猜猜可能考哪些,到后来,越背越薄用一个小本子记着,五个我猜中了三个)

简答(60分)(每题20分,相当于写小论文)

1关于近松门左卫门

2从作家的死谈谈文学研究

3日本文学和近代有怎样的联系

(这部分的题目感觉主观色彩太大了,我当时还有可以练习过这方面的写作,当时考试的时候刷刷刷写的简直停不下来觉得自己都快上天了肯定这里能拿个高分,结果就死在这里了尴尬)

感受:一张卷子下来,感觉题目字数还没一百似的,如上。特别是最后一大题,感觉根本没有评分标准,当时写的可爽了,洋洋洒洒差点没把纸写完。最有自信的就是这一门的了,以为起码能考个一百二三十吧,可结果成绩出来才104,可见当时我有多震惊,可能我写的文章不对老师胃口。

03

251自命题英语

1.阅读40

2.填空20

3.完型20

4.作文20 life without mobilephone

好,到了最坑爹的英语了,看12年的卷子,感觉考80几分都妥妥的不过分,结果今年第一篇阅读理解就傻眼了,还记得讲的是墨西哥城的什么鬼的传说好像(我那知道什么鬼啊【笑哭】),当时硬是懵逼的看了半小时没看懂,差点心态崩了,劳资好歹六级也考了500多吧,结果出考场就一个想法:我不会最后死在单科英语上面了吧。

好在还及了格。也就第一篇最难,后面的难度降低了一点,所以,一点要稳住啊。单选的话考了很多词组,固定搭配什么的,反正我是不太会。然后完形填空有点意外,因为12以前占得分值不太,今年突然就20分了。作文常规。

日语考研也是有通用书籍的,有时间一定要看

考  研  历  程

我是很早就有考研这个想法的,但是准备考试是在大四九月份开学以后。和有的同学不太一样,我没有经历那种艰难择校的过程。

因为我一早就给自己定好标准了,一定要在杭州,一定要学硕,一定要文学方向。好了,这样一来摆在我面前的选择只有三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当时在考研帮上三个学校都看了下,也许因为高中有同学在浙工商读,把他黑的太狠了(我知道,老师们都说浙工商的日语很好),但我也就没考虑了。刚好只有浙大是985,就理所当然的选了。

然后去问我的任课老师有没有认识浙大的老师,看能不能帮着找一下考上的学长指导一下。在网上查了前年和今天一样都没招,去年考上一个,后来才知道是浙大日语本班的(可以想象当时我千辛万苦好不容找到那唯一的一个考上的学姐刚激动一秒就被告知她是本校时候的心情吗,我还是很礼貌的学姐是怎么备考的,结果学姐说她都忘了,而且她是九月末临时决定考研的,就说瞎抓,后来我也是瞎抓式复习了……而且很奇怪的是学姐第一次和我聊天可热情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不鸟我了尴尬)。

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建议我换学校,所有老师都说不值得尝试。可我还是很执着,然后老师帮我联系到了浙大日语系的系主任,问了她一下情况。结果回复就是给我泼了一盆冷水。

当时是这么说的,浙大基本只招推免生和夏令营的学生(夏令营就是很多高校暑期举办的类似交流会一样的活动,我当时也不知道,还想那没办法就去参加吧,后来知道第一条规定就是仅限211/985)。

想起自己曾经在大二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北京的笈川塾夏令营(好像无意间走了一波广告),那里聚集了来自全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从专科到清华都有。

那时候自信心可爆棚了,那段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也没那么厉害嘛(因为很自然会把那些名校的同学想的厉害上了天),然后就是原来我自己也不过如此(因为在班上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

当时会话练习的时候,有一个川外的学姐是我的搭档,比我大一届,属于那种吧啦吧啦说的很快类型的,当时还安慰我说你别惊讶,我是川外大三的(可能暗示我的是你听不懂我说话很正常),我心想我也没惊讶啊,就算你说的快,我也完全ok啊。

提这个是想说,我们许多来自普通院校同学可能会有意无意看低自己,觉得自己就是比不过别人,在各种资源上已经输别人一大截。

但是即使我们出身平凡也可以很做得很好,找准自己定位的同时,也不要给自己设限。多努力一点,就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好一点,不是吗?

(这个再次说到心坎里去了,想当初参加推免考试的时候,双非学校出身的我,面对的是一群985211、外语类学校,甚至是C9联盟出来的大神。

他们的学校提供的资源确实会比我们丰富,可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有你不想找的资源,没有你找不到的资源。只有不努力的你,没有跨不过的坎!

真的数不清自己做翻译练习用了多少草稿本,反正去参加推免笔试的时候,写完落笔松口气发现周围的不少同学都愁眉苦脸的,算了,打住,低调。

还记得那个惨淡的夜晚,老师给我回复让我断了这个念想,还推荐我考上外,我就说好的,我考虑考虑。可是很不甘心,有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感觉。回到寝室,还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这可能是我大学里做过的最勇敢的一次决定了,只要研招网上有浙江大学的名字,我就一定去考,就抱着创造奇迹的想法奋斗一回吧。

老师那边,我就说五一去浙大看看,到时候在做决定也不迟,反正还很早。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自己是不会改学校的了。在这里说一下,老师的建议也很重要,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你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如果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超越这一切的话,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吧,或许只是为了多年后不会遗憾说出一句如果当时。

那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让我印象很深刻,讲的是作者自己各种不随大流,坚定自己选择的故事。

其中有段经历和那时的我很像,作者也是当时想考研,准备考人大,但是人大招的人很少,然后他就去请教一个考上的老师,老师告诉他说,人大很难,很有可能考不上,但是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去试一试,不然以后心里还老想着这事。然后作者就去考了,果然没考上,但是调剂成功了(和现在的我简直如出一辙啊)。

作者想传达的是:比起别人建议的路,还是走自己想走的路,可能不太好走甚至是穷途末路,但至少是我们亲自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那里一定也有只有我们才能看到的风景。有些感受,不经历是永远不能懂的。

不论你的选择怎样,一定要有一个你为什么选择她的理由,而且是你发自内心的,可以因为一座城市,再比如想去武大看樱花或者想去厦门看海什么的都行,重要的是你自己认可的。不然很可能坚持不到最后就放弃了。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同学,一开始壮志凌云,后来慢慢人就不见了。很多同学其实开始选的学校也都合理(当然也有像用老师的话说我就是头倔牛类型),但能容易受别人影响,比如看到一个平时成绩不如自己的报的比自己高,马上就不乐意要换了。这样是不可取的。还是一句话,相信自己,不忘初心。

如期,五一我去了杭州。当时随便在网上加了一个浙大的本科生,真的是人很好的小仙女,骑个电瓶车带着我逛了一上午,我去的是紫金港校区,很大,感觉也不错,当时真有种看我明年就来上你了的感觉呢哈哈(嗯,下车下车!)。

看考研帮上有的楼主说去看看目标的学校,拍点照片,没动力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就能继续学习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用了这一招,反正对我无效。

去了他们的外国语学院,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门卫阿姨人很好,和我聊了半天,顺便也知道了一些情报,关于老师人怎么样啊什么的这我就不透露了。

还记得当时刚好有一个老师经过(后来门卫阿姨告诉我那个是英语系的系主任),我就直接走过去问:老师您好,请问贵校考研本科学校会有影响么。她就回了个不会,一切看成绩说话我想也是,现在觉得自己当时好傻那样问。

回到学校,也没有那种励志故事的展开,该干嘛干嘛,平时还有许多课,没课的时候就看看日文原版的小说(对我后来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看看一些文学评论,然后日语相关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甚至惯用语都背了一本书,结果也没考( ̄. ̄)不够对以后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就像经常被提到的,考研不仅是为学校奋斗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暑假就回家了。我看很多同学还在纠结暑假应不应该回家,我觉得这个并没有多大影响,想回就回,不想回觉得在家看不下去书就别回了都没什么。一直待家考上的人也不少,看自己的性格吧。

虽然也没花多少时间学习,但比起以前收敛多了,不是关顾着玩连书都不碰,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政治那一本大厚书看完了。不得不说政治这门课真的很神奇,有的同学考前冲刺背背也能和看了半年的同学考的分数相差无几。

这方面我没什么经验可谈,毕竟考的不高,不过没事最好还是暑假先把过一遍,不是说你看了能记住多少,主要你看了一遍能有个安心,而且后面不用花时间重头再来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政治不太会,就早点准备,这样哪怕考不了高分也不会在这上面翻船,也能给后面的专业课多腾出点时间。

想必大家肯定也都知道肖秀荣了,我当时也是听从学姐的建议,全程跟着肖大大走的,或许你有所耳闻,去年很坑爹的是肖大大押的题,答案全跑到题干上去了,都哀叹白背了这么久。

不过到时候还是要全心全意相信全都背下来,背下来至少有话可以写。不用怕政治,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每年单科死在政治上的人也不少,甚至还有考完政治觉得自己考得太烂心态爆炸导致后来考试都没参加的人也有。

用最近比较流行的说法,我应该就是那种“佛系备考”吧。和考研之前的生活节奏一样,只是到了大四基本上没有课了,把上课时间变成了考研内容而已。我们班也很神奇,一周两节课都是可来可不来的,可我们班包括我在内好多考研的同学一直上到听课,可能这时候的上课已经成了额外的一种消遣了。

我大一开始无论什么时候,从不熬夜学习,十一点睡觉,早上七点正常醒。可能正因如此,我也没有体验到那种努力到感动自己的滋味。不过每天都去图书馆,开黑也暂时放一放的,对出去玩也失掉了兴致,固定的生活,每周也有固定的休息时间。

对我来说,考研就是大四生活的一段插曲,是值得全身心认真对待的一件事,等到时机一到,参加考试,结束,如此而已。

甚至考完的那天晚上我还是来了图书馆,只不过看的是自己喜欢看的书了。所以大家不要把考研想的太可怕,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过上狗一般的生活了。

确实,我见过大寒天的裹个被子在外面背书了,有把牙刷带到图书馆的,有天没黑就排着长队占位的,还有像机器人一样好几个小时来来回回在背单词的。有时候我就想,大家真的好惨啊,不这样不行吗,或者说我在别人眼里也是这样,过这单调枯燥的生活。

想起以前大二的时候和班上两个同学请了一节课的假去听一个学姐的讲座。那个学姐是英语系的,跨专业考北外的外交学,当时全国就招两个,然后她考上了。简直就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学弟学妹心目中女神级别的人物。

然后当时学姐给我们一些经验指导,我到现在印象最深的还是学姐说到那时候大寒天里的在楼道里背书,后来时间长了膝盖都冻烂了,到医院检查都快看得到骨头了,后来好了还是留下了疤,现在夏天只能穿长裙。(当时给我们开讲座就穿了一条红色长裙。学姐也是仙女级别的,肯定很爱美)。当时只觉膝盖一阵酥。心想,这可怎么办,我也想努力学习考高分,但是我也想要我的膝盖啊,这下牺牲有点大了。

后来事实证明,幸好我的膝盖是完好无损,可是把脚后跟给冻烂了。想澄清的一点,这和考研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怪我那么冷的天还穿船袜露脚踝作的,后来我不禁心想是不是因为学姐大冬天的不穿秋衣秋裤毛线裤,穿着长裙在那背书弄的( ̄ω ̄)。

所以在此想提醒大家,那天写忘了说了,在你努力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考研只是你人生的一小段经历,但身体却是要陪伴你一生的。我一直坚持每周锻炼三次,雷打不动,到了考研前夕也不例外。

据我了解,身边许多坚持到最后和相当一部分取得满意结果的人平时都有锻炼的习惯。很多同学开始也不爱运动,后来估计也是压力大,把跑步当成一种放松和消遣,没想到竟慢慢喜欢上了,哪怕考完研了还在坚持。这可以说是考研过程中的意外成就,起码在体格上,你已经胜过大部分人了。

所以建议大家,备考期间,给自己每周固定的锻炼时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不掉头发皮肤光滑努力美丽活力帅气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但是真的,我从未觉得痛苦。平时和同学见面,大家也会鼓励我说,你要考不上那没人考上了(尴尬,倒是成真了)。所以最后差了一点,可能有点遗憾但并不后悔,当时二月三号查到分数时,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擦,居然这么低。然后又想还好还好国家线过了。

记得当时加了一个群,叫浙大日语考研,群里四十多个人后来分数线出来了,打算问问有没有考高分的,发现群已经解散了,好凄凉啊。 ̄□ ̄。

不过现在感觉自己也挺幸运的,还是去了杭州,虽然不是最初的目标,也没能创造奇迹,但是还是我最想来的地方,一般一般,也算满意。调剂时来了杭师的仓前校区,我很喜欢这里,也是对这三个所月的努力有了交代。

调  剂  经  验

刚好就顺便说一下调剂的事吧。在二月三号分数公布的那天,我们老师就在群里发了杭师今年招调剂。我也关注了。不过当时不知道分数线所以还没确定。

等到确定不能去浙大了,我就开始复习杭师的考试了,因为他复试还有笔试。记得好像是16号出国家线,24号开通调剂系统的吧。之前有个调剂意向采集,可以看到部分院校提前公布的调剂信息。

其实调剂的时候,有很多学校。大家不要觉得调剂的学校就是没人考剩下的。其实不然,各种因素,有的学校有人报但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也需要招调剂。

不得不说调剂是个很纠结的过程,因为有好多很好的学校也在里面,比如今年的中国海洋大学,还有其他光211就差不多十几所。

有同学问到我本科成绩的,说的ナルシスト一点,就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吧(耻)。证书方面,N1考的一般,132,专八优秀。平时的话期末考试专业课到了大三基本上都是90分以上,看成绩单还挺好看的。嗯。基本情况就这样。

对于KI桑的评论,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毕竟有句话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结果出来后老师们有为我惋惜的,也是说我不听话的。不过一般情况下像我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也不多吧。当然我也是斟酌再三经过很多心理斗争才做出的决定。所以算是对得起自己。也没有再浪费一年的时间。

有好多同学是非某所学校不上,即使最终结果出来也不愿意选择调剂。这样的同学我也很佩服,真的很执着。备考的时候偶尔也会被问到,万一考不上怎么办,我说考不上大不了就去别的学校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

在这里说一下,老师的建议也很重要,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你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如果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超越这一切的话,那就坚定自己的选择吧,或许只是为了多年后不会遗憾说出一句如果当时。

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 个人介绍

本科211翻译专业,二外德语;21年4月决定考研,因大三下课程较多,大约从7月下旬暑假开始准备,但是在家效率不高, 9月初回到学校才开始正式进入备考状态;虽然上岸,但不是绝对高分,本文会总结经验+教训。

二、 择校原因

为什么考浙大:①城市:对一线城市的割裂感深有感触,希望未来能在二线城市定居。②考题:浙大文学历年考题以主观题居多,我自认为自己可能主观题会比客观题答得好些,更能发挥优势。并且,浙大的考题涉及很广,符合我想要通过备考“变得更博学”的期待;即便没有考上,也能在备考过程中积累很多知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并不会全无收获。③给分:浙大给分公平,不会因为过度压分导致无法调剂,算是少一分对于退路的担心。

三、 专业课备考

英美文学与语言学:

今年题型变化比较大,我自己文学部分答的也不太好。今年文学占90分,语言学60分,不再是往年的各占75分;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文学语言学各5个,每个6分),简答(文学语言学各2道,每个15分),论述(文学,30分),时间规划上要注意,要留出足够时间给后面大题。

文学:

反思了我的备考经历,主要问题是我对文学史不够重视,这跟我本专业不是文学有一点关系,加上考场上看错题、时间规划不好,导致文学部分答得不太好。

比较建议想要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在正式备考前先读一点文学作品,未必是特别经典的,当代的短篇小说也可以,主要是培养一下文学兴趣和素养,确定是真的喜欢/适合这个专业再投入备考。接下来梳理一下文学史,第一遍也不见得要梳理得多么清晰,因为对作家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把握整体脉络,大概有个轮廓,复习到每个作家的时候可以对应到文学史当中的位置就可以。把两本参考书过了1-2遍后,再翻看文学史会有更深的感悟,也更容易记忆。

往年文学要考作家作品、名词解释、文学选段赏析、诗歌赏析、作家评论,今年题型虽然变了,但是写简答和论述题还是需要结合例子来写的,之前准备的还是可以用到。我参考了文学史里的评论、课后题、学姐笔记等,自己看书有什么想法也会直接标记在旁边。我个人非常不擅长背诵,文学评论基本全靠理解,没有背太多东西,准备自己临场发挥,其实印象深刻的那几点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就能想起来。名词解释我是到11中旬开始整理背诵的,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基础,能更好地理解名词术语,记忆负担会小一点。

用过的资料:

《美国文学选读》陶洁;《英国文学选读》王守仁——这两本是浙大多年前给的参考书目

《新编简明英语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美国文学史》童明——文学史看别的也行

星火英语考点精梳与精练(文学)——这本书个人感觉过于应试了,名词解释可以参考,但也不是很全面准确,最好自己再总结补充一下

语言学:

文学专业的语言学部分考的比较浅,我主要用了yule,新编简明,星火。教材中有些表述并不是最新的说法,不过对于考试也已经够用了。我在前期主要还是看书、理解、补充笔记,11月开始背诵比较专业的表述。语言学常考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所以在文学题型变化的情况下,语言学分数可以作为保底的基础分。

用过的资料:

The Study of Language by George Yule——比较易读,适合初学者自学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更像一本教学用书,涵盖的内容比yule稍多一些

星火英语考点精梳与精练(语言学)

十分语言学

翻译与写作:

9月返校后每周会练一次汉译英+英译汉。主要练习过文学翻译和政治翻译,还找了一些跟浙江人文地理有关的中英介绍。个人认为,考翻译对于文学专业的意义在于能够训练理解原文的能力,所以比表达更重要的是思考,先思考清楚原文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什么意图,然后再寻找合适的表达落笔。

写作今年考的是翻译评论(往年类似专八作文),挺措手不及的,可能想要高分最好能结合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等来答。前期没有花时间在写作上,12月开始每天看1-2篇专八写作。我没有练过笔,一方面原因是时间不够,没有时间练笔;另一方面是觉得翻译和写作在遣词造句方面是相通的,既然练了翻译就不作重复性工作了。并且,翻译和写作的不同在于,翻译一般是要传达别人的想法,写作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自己的观点是观察和思考出来的,也不是练出来的。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练练,有备无患。

翻译写作这种主观性很强的科目,或许水平有限很难说展现出什么“亮点”,但可以尽量减少失分点,避免语法、拼写的错误。

用到的资料:

专八单词,专八翻译,专八写作

本科的翻译课笔记

《旅游英汉互译教程》陈刚——主要用于了解一些翻译策略

Catti三笔用书——本来想考一下三笔顺便练翻译,结果错过报名时间了hhh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按文本类型分好了类,译文后有解说,对学习者比较友好

张培基散文选——第一册挑着看了几篇,感觉有点难,翻得好是好,但是正是因为太好了,对于我来说反而很难模仿其中的思路和表达,后来就没再看

《散文佳作108篇》——这本会简单一点

四、 政治备考

个人认为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并不值得,大家分数都差不多,能保证这一科不会拖后腿就够了。

用过的资料:

徐涛强化班(马原史纲部分)+1000题

腿姐技巧班(一开始看了一点视频,后来没时间就看的网上一些博主的总结笔记)+腿姐背诵小册子

肖四肖八+各种模拟卷

看到有往届学姐说,因为英语语言文学后期要背诵的东西比较多,最好肖八出来就赶快背,不然后期可能来不及。我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肖八要背的内容比肖四多太多,对我这种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很不友好。而且等肖四出来,肖八也差不多忘了,只能徒增记忆负担。不过我因为担心肖四背不过来,先把开题报告、日常作业这些在12月前尽早解决了,这样后期冲刺能够全心全意投入。

1.整个政治复习阶段规划:

7、8月份开始复习其实正好,正值暑假,初识政治,翻翻书看看网课,为9月份正式备考做准备,9-11月份属于强化阶段,教材+练习题最起码都要过一遍(至少一遍),这个阶段你会出现很多错误+很多理论上的不足,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需要在强化期应对且解决的。11-12月份为冲刺阶段,对于前面整体所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另外对于政治主观题也要开始着手,12-考前,主要精力放在主观题,选择题每天都要做,能刷出一个不足就是大赚,另外调整心态,安心等待考试。

2. 政治试卷剖析

做了那么多套题,你会发现其实选择题才是最拉分的,反之主观题答好了并不会给你带来过大优势,因为大家在考场上主观题这一块都会写的满满的,平时想不起来的点都往上面凑,都想尽可能答得体面一些,所以阅卷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给分还是较为宽容的,只要你沾了一些重点,那么或多或少都给点分。

学姐建议大家在主观题这一块,如果有把握,最好分点叙述,按照1/2/3/4小点来回答,这样让阅卷人看得更方便(你好她也好),也是对自己知识点掌握充分的一种表现。越是全文覆盖,字数码的满满的,说明这样的人越没自信,生怕自己少答/漏答,其实正确答案可能就两段话,你只要找准解题点,把答案写清楚就够了,既节省时间还能拿到高分。(写到点子上很重要)。

另外字迹要好好练一练,文科类目考试一是考察你的个人思维逻辑+知识掌握程度,第二个就是你这个人的“门面”——字迹,不需要写太好,哪怕清晰工整,都会给人很愉悦的感觉,所以我当时在网上找的“衡水体”字帖练了两周,见效非常快,这种方块字练起来不但节省时间成本,还是近几年阅卷人较为青睐的一种字体。(读研之后马院一博导也阐述过字迹给人的愉悦感,所以我到现在一直也保持着临摹字帖的习惯,打发时间+培养心性)

说到选择题,其实它完全决定了你的分数上下限,最初我的模考阶段均分只能拿到30+,有时候还不到30,算了一下总分,如果真正考试,我可能就废了……,所以后面给自己制定目标,往40+冲,只有这样才不能让这一科拖后腿,选择题满分50,这就意味着你的容错区间还是很小的,看到这里,估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压力了,放松心态,只要努力做不怕实现不了。考前预估的理想状态是选择拿40+,大题拿30+,我当时考的时候感觉选择题有几道拿不准,所以估计大题我应该是是拿了40上下。

另外关于各科考研网课资料问题,也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点,学姐送给你一个最中肯的建议,大一不要盲目花太多钱投入在上面,因为有很多免费考研资料不比那些差!

五、 德语备考

我德语考的也不是很高,好在没有太拖后腿。大二大三的德语课学的还算认真,算是有一定基础。前期主要是看课文、背单词、做课后题,勾画出了课文里比较好的句子,隔2-3天会读一读勾画过的部分(其实背一背课文可能会更好些,但是因为我实在很不擅长背诵就没有坚持),期间自己整理了常用语法点,遇到不熟悉的内容及时翻看补充;大概10月下旬开始做题,11月在复习课文的同时写了写常见话题的作文。

考德语的同学确实比较少,可以参考的经验和资料也相对有限,但是有英语学习作基础,按部就班学下来,自己也能摸索出语言学习的规律,而且二外的考察难度不会特别大,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弄清楚差不多就够应付考试了。

22年题型:单选(20道),完型1篇,阅读1篇(10道选择),名词转换动词(10个),汉译德(5个句子,每个3分),德译汉(一个篇章),作文100词。

21年:单选20个左右,介词10/15个,选词填空,动名词转换,翻译2小段,作文

20年:单选 20分,动名词互换 10分,介词 10分,阅读 16分,句子的中德翻译 5个句子每个2分, 段落的德中翻译 15分,作文100词

用过的资料:

新编大学德语1-4册(主要看这套就行)+教师手册+学习指南

大学德语1、2册(本科的二外教材,我偶尔会翻翻以前的笔记)

外教社现代德语语法

备战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词汇篇——有一定词汇积累后再看,附录表格总结很好用

全国名校外国语学院二外德语考研真题详解(第3版)

浙大12年前的二外德语真题

圣才的二外德语考研习题库——电子版,都是单选题,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刷刷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样题集、德语综合练习与解析——这两本比较难,有余力的话可以提高用。

英语查德语网站:

gzh:德语世界(上外梁锡江老师办的gzh)

回顾整个备考过程,我其实每天都很开心——因为能够真正心无旁骛地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真切地感受到一点一滴的进步。可以说,考研那几个月是我本科四年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浙江大学法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个人情况:我本科就读于一个听起来像专科的二本院校。专四79分,考了三笔,拿过外研社的两个省奖,以及几个比较水的口笔译省奖。初试排名第六,语言学138分、翻译写作119分、政治65分、法语90分,最终成绩排名第三。

为何选择浙大外应

在择校时,我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报考院校本身。由于我的心比较野,所以一开始就定睛在北外、上外、北师大、华师大、浙大等几所学校,在大概地了解了各个院校的报录比、出题风格、考试内容之后,我最终确定了浙大。现在来看,我觉得她有以下几点优势:

1.浙大综合实力强,这也是当初择校时几个任课老师建议我选择浙大而不是上外的原因。

2.浙大外院近年来一直在引进人才,学院里有超级多的大牛导师,所以她现在的学科实力足以打破“浙大文科差”带来的刻板印象,在今年的软科排名中,浙大外国语言文学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外和上外。

3.个人认为浙大的卷子相对比较简单,而且老师给分比较心慈手软,最后即使不能得偿所愿上岸,“一志愿浙大”加“初试高分”也能给调剂带来很大的优势。就我所知,这两年遗憾没能考上的同学有很多都有很好的归宿。

除此之外,浙大坐落在杭州,对不少考生来说也是一个加分项。浙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每个学期都能报名四六级的阅卷,勤工俭学能够自己承担生活费。浙大的生活还是蛮丰富的,有各种音乐会,话剧表演,乃至明星的演唱会,只要手快抢得到票,就能坐拥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不过在这些方面每个学校应该都有各自出彩的地方。

三.初试

1. 法语(90分)

复习资料:

李志清《新大学法语》第二版1-3册

李志清《新大学法语》教学参考书

张晶《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

笔记

李志清《大学法语四级考试试题分类讲解》

郭以澄《大学法语考研必备》

题型:

二外的题型尤其多变,就法语而言,18年之前考的是“选择+填空+阅读+翻译+写作”的模式,18年和19年的题型为“填空+翻译”而20年又突然改回18年之前的形式,21年再额外增加了完形填空,此外每年各部分的题量和分值也常会变动,所以备考时各种题型都得准备充分。

复习建议:

二外虽然分值不大,但是重要性绝不亚于两门专业课,历届上岸的考生这一门一般都是80分起步,所以目标要定高一些。法语我是九月份开始准备的,当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此之前虽然学过第一本课本外加第二本的前四个单元,不过等到开始备考时,知识点差不多已经忘光了,于是我就索性从头开始一点一点重学。备考法语,我按照两个方向去准备,一是打好语法框架,二是在扎实的语法基础上充实词汇和表达,与此同时做好笔记,最后冲刺阶段则心无旁骛地不断刷题、回顾笔记、背表达。建议笔记最好做在word文档上随时补充修改,后期复习还可以使用搜索功能方便查阅。

前两个半月我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精读课文,一句话一句话读过来,把其中涉及到的句法弄明白,提及到的句型、搭配、短语记录在一个文档上,顺带将带有介词的例句摘到另一个文档上,根据用法进行分类和归纳。另一方面我用《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这本书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看对应板块的语法知识点,争取一次性理清楚一个要点,例如某个副代词的用法,或是法语中的各大时态等。语法书我还买了《巴黎索邦大学语法教程》

和《法语语法全解》

两本,但比较下来还是《标准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最好用。记笔记的过程中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整理和记录思路,例如将一个词的各种用法以解析的形式罗列下来,再比如整理出法语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使用的逻辑,记录的同时从课本、法语助手或是语法书上摘下例句,例句与用法一一对应这样方便理解和记忆。

整理思路和摘录笔记的确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这样做下来有助于把知识点理清楚和吸收,对于后期的回顾和复习也有很大帮助,例如法语中关系代词的选择要比英语中麻烦很多,加之它们和疑问代词有很大的重合,而逻辑却又不同,只看书自己不理顺过几天脑子里又会是一团乱麻,但是思路记录在笔记上,即使忘了回顾一遍也能马上重新理清楚。此外学语法和词汇时我常常会和英语中的情况作比较,英语和法语的语法总体的样子很相似,但是有大量的细节上的不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冠词,

法语中定冠词和英语的较为相似,只不过要额外进行性数配合,但是针对泛指的情况,英语的复数可数名词没有不定冠词可用,不可数名词也没有可搭配的表泛指的冠词,而法语中的冠词很齐全,复数可数名词有des可搭配,不可数名词可以用部分冠词,因此在英语中,名词前没冠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而法语中名词前可以说一定要加冠词,免去冠词的情况是特殊的要专门积累总结,比如城市前的冠词要被省略等,这个知识点也会牵涉到其他词的用法,比如法语单词tel用法之一同英语的such但因为冠词的缘故,法语tel的搭配比英语such的情况要复杂很多,此外语序也不同,同理autre也是。通过对比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也能保证我们不轻易被英语的语法或者对应词汇的用法给带偏了,当然两门语言中相似的地方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学习法语。单做这方面的笔记我就敲了十几万字,但这样整理下来脑袋里就会特别清晰,时间花得也是很值得的。

往年翻译题最常摘课后练习题的句子、词汇表达专栏里的例句甚至语法板块的例句,如果时间精力充裕记住原句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也没太大必要,其实只需要把其中的关键部分记住,生词巩固一下,只要语法够扎实,考场上自己也能造出来,这样后期学起来也不会吃力。到了冲刺阶段我整理出课本上的翻译练习题并参考书上的译文敲在文档上,容易混淆的泛指代词作了辨析,眼熟每一句谚语为法译汉做准备,摘抄出有可能放在汉译法里考的那些谚语放着背。浙大时态题很爱考,有时会专门出一个大题考时态填空,针对这块知识点,可以花两三天的时间把十几种时态整理清楚,然后多刷题,但是虚拟式有大量内容需要记忆,所以后期也可以专门建立一个文档记录一下使用虚拟式的各类场合。做真题的时候要总结一下哪些时态题是最爱考的,考场上要检查一下这些时态是否都有用到,比如虚拟式,或者直陈式先将来时等。橙皮书《大学法语考研必备》

总体来说比真题难度要大一些,但也有真题是摘自这里的,这本书要尽可能都做掉,其中各类题型都有涉及,但是备考前期知识体系不全面,词汇量不够大做起来肯定很吃力,所以一开始不妨先把这本书放一放,先把知识点学扎实了,不过里面的介词题可以抄答案,直接拿来背。李志清的《大学法语四级考试试题分类讲解》也是同理,时间充裕的话题自然是做得越多越好的。此外真题一定要啃得很仔细,每一年都会拿往届的真题重考,等于是白送分,可以12月份的时候一天练一套,做完后可以把所有错题拿出来再重新做一遍。最后再提一个小建议,建议合理规划利用好大块的时间和零碎的时间,前者用来学习花脑子的内容,后者用来攻克只需记忆的知识,比如去吃饭的路上就可以拿出动词变位来背背,此外涉及逻辑的内容不妨讲给同学听听,例如关系代词,能解释得清楚肯定就是真的掌握了,当然也可以自己画画逻辑图来理清思路。

语言学(胡壮麟、戴炜栋、Yule、星火语言学考点精梳精练、个人笔记)

浙大语言学试题和文学是同一张试卷,但分AB卷。语言学的同学做B卷。19语言学题型:一、基英部分(40分):2篇阅读(共10题、专八难度)、1篇20空完型;二、语言学部分(110分):5个名词解释(30分)、5题简答题(80分)。需要注意的是,浙大每年语言学部分都会涉及部分超纲内容,即书上没有的内容。一般涉及语言学的前沿研究概念或浙大老师们目前研究的方向。

翻译与写作(张培基12;

纽马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叶子南

翻译题型:一篇中译英(45分),一篇英译中(45分),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60分;会涉及一些翻译理论)。两篇翻译难度基本上是一篇简单一篇很难的分布。今年的英译中相对简单,英译中比较难。纽马克的文本理论是重点。因此我并没把纽马克这本书完全啃下来,而是去看了叶子南教授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里面有两章特别对纽马克和奈达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洁清晰的讲解,这样一来比较节约时间。

关于翻译的准备:

每天保持张培基的翻译训练,篇幅有长有短,但是一定得把自己规定的部分翻完,之后对照张的译文看自己不足在哪里,同时把比较好的用法摘在笔记本上并定时温习。

翻译练习本身就是一项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活动,所以一定需要坚持,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坚持很难,这里安利一波Ivy的知新共学翻译群。

关于作文,今年浙大作文是谈谈如何翻译proverbs。我自己平时作文练习较少(大家不要学我),但偶尔也有定时训练以保持手感。

政治(肖秀荣系列+风中劲草)

政治的话其实网上经验贴满天飞,加之我个人政治考得很一般,属于在一众高分中间瑟瑟发抖的那一个。我就简单写写。我政治这门课的正是复习是从7月开始的,7月前我零零散散看了一些其他学姐学长的经验贴和上半年的时事政治(不过到后期已经忘没了,所以不建议大家开始地太早)。政治第一轮大概是从7月到9月,这个阶段我主要看的是肖爷爷的精讲精练,以通看一遍书打好基础为目的。在一轮复习中,尽量做到看一章、一节就做好一章或一节的笔记,辅以1000题练习。第一轮的做题以选择题为主,通过肖爷爷1000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度。在第二轮复习时,先做1000题,做完一章根据错题和不清楚的知识点再翻一遍精讲精练,就易错点和二次做错的题做笔记,几天后再刷一下这一章,来检验自己对知识是否已经掌握知识。

知识点我辅以徐涛老师的《徐涛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关于大题,我做了1000题的大题和肖8的大题,大题不应该完全依赖于肖爷爷的答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如果照搬照抄肖爷的答案,尴尬的结果是考卷上大家答案都是一样的,这样大家的大题分数都差不多。所以在整理大题时,肖爷爷的答案是重点,也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思考,比如加入一些会议的话语、参考其他大题的答案将符合本题的答案加入进来,通过这些来体现自己的思考。第三轮我的重点就是复盘之前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四刷1000题,做肖四,根据《肖秀荣考点预测》、肖四肖八和自己的总结综合整理政治大题的答题模板。

总结:在备考过程中,我把选择题拿分作为重点,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一直以刷选择题为主;大题的话是从11月中开始整理的。同等条件下(同一个地区、考生水平差不多的话),不管肖爷爷大题是否压得准,大家大题分数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里就要靠选择题拉开差距了。像今年政治的第4题,在看书时我自己没有把它当作知识点去看,还是在后来刷选择题的时候遇到的这个知识点,所以在考试中见到这个题并不觉得陌生。

关于笔记:如果精力和时间足够的话,可以细致地做笔记,这样第二轮复习起来会方便很多;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就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做一下笔记。笔记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子云笔记,方便后期添加知识点。后期我用Excel整理分类了易混点易错点,也是方便自己复习。我也用了Anki,用来整理政治大题知识点。

关于做题:我自己是用的A4纸当答题卡,方便复盘对照。

关于网课:我自己没有买网课,在遇到不太懂的章节时,我在微博或b站上找对应章节看一下。感谢涛涛老师,他真的好有趣!可以把他的课当成放松。

备考建议:

1.专业课的学习宜早不宜迟,不要指望考前突击专业课!!!因为肖4(或其他老师的预测卷)是考前一周左右才能拿到手,而预测卷里的大题肯定是必背的,量很大,所以考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政治上。到时候时候如果发现专业课还没准备好,真的会很崩溃所以一定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2.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盲从经验贴。比如说,我不习惯制定严格的计划,喜欢在把握了整体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学习内容,那我如果遵循一些经验贴的pattern就会很痛苦,效果也不会很好。

3.不要太执着于学习时长。看到有的网友或者身边同学每天能学到9、10个小时,这我实在是做不到(I’m too vegetable )也曾一度觉得,我学不了这么久是不是肯定考不上。但实际上,学习时长只能做一个参考,怎么用好这些时间才比较关键。(当然了,如果我有这个能力高效学习9h+,成绩应该也会更高我只是想说不要用这个时长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

4.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路上真的会有很多被distracted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冲过去呀!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了,何不给自己一个交代呢?加油,我在浙大等你呀!

关于浙江大学文学考研题目难吗和浙江大学文艺学考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