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2024新闻传播考研)

浙江大学2024新闻传播考研

虽然统考招生人数一直很少,但丝毫不影响报考热度。

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一座在互联网和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和成就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学校简介

浙江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1个。

学校学科涵盖13个门类(除军事学),有本科专业1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1个。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专任教师4557人,本科生29117人,硕士生27098人,博士生16893人,国际学生5124人。

专业简介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新闻与传播学系,现有2个研究所,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和传播研究所。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4部,主编“国家十五重点教材”1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大众传媒经济学》、《新闻编辑学》等50余部。

新闻传播学学科评级B+。

新闻学050301,学制3年,学费每年8000元。

传播学050302,学制3年,学费每年8000元,研究方向①传播学研究②媒介与社会思想。

新闻与传播055200,学制2年,学费每年6万元。

学硕初试科目②242法语/241德语/201英语一/203日语/202俄语③719新闻与传播理④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专硕初试科目②202俄语/201英语一/241德语/242法语/203日语,其他科目常规。注意专硕科目二为英语一。

招生概况

2023年学校划定的复试线为学硕总分363分,单科60.60.90.90分;专硕为总分385分,单科60.60.100.100分。

同时满足以下情况则视同上线。若单科低1分,总分相应高20分及以上;单科低2分,总分高25分及以上,以此类推。

但单科不得低于基本要求5分以上,且不得低于国家线,且仅限1门单科。适用该政策上线的考生,总分相应扣减后,计算各项排名。

学院根据统考招生计划和报考上线人数来确定复试名单

浙江大学2024新闻传播考研

新闻学一志愿无上线人数,调剂复试4人,最低分401分。调剂要求一志愿院为学院传播学。统考录取人数与计划一致。

浙江大学2024新闻传播考研

2024年招生计划变化不大。新闻学统考计划1人,推免4人;传播学统考计划2人,推免4人;新闻与传播统考计划11人,推免11人。

考试概况

真题考察范围广,材料分析题多,并且是大篇幅的材料,需要考生能快速阅读并抓住材料要点。纯基础概念的题很少,进阶题、实务题比较多,很多题目都要求结合实例回答。

这种头部院校,都不喜欢考察死记硬背,都是要求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去解析社会现象,热点事件。

复习的时候,除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多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多看相关评论,最好能自己多对热点事件加以分析,锻炼思辨能力。

学硕参考书目:

1.《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邵志择,浙江大学出版社

3.《传播与文化》李岩,浙江大学出版社

4.《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吴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广播电视新闻学》第三版,李岩、黄匡,高等教育出版社

6.《消息写作学》第二版,沈爱国,浙江大学出版社

7.《传媒经济》[美]艾伦·B.艾尔巴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硕参考书目:

1.《新闻编辑学教程》吴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2.《消息写作学》第二版,沈爱国,浙江大学出版社

3.《国际传播:沿袭与流变》第三版,[英]达雅·基山·屠苏,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

4.《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现代广告学》胡晓云、张健康,浙江大学出版社

6.《中外公关经典案例解析》第一版,何春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国际传播:沿袭与流变》第三版,[英]达雅·基山·屠苏,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

8.《传播学》修订版,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9.《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邵志择,浙江大学出版社

10.《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蔡雯,人民出版社

11.《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试为面试,满分100分,外语听说占20%,面试占80%。复试低于60分不予录取。

总成绩=初试总分/5×60%+复试成绩×40%

浙江大学2024新闻传播考研

2023年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3小题,共20分)

1、Define the deepfake(5分)

2、漂绿广告(5分)

3、品牌定位(10分)

二、简答题(2*10)

1.简述灾难报道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

2.简述格鲁尼格的公共关系四种模式

三、论述题(2*20)

1.浙江宣传被学界誉为2022年度政务传播领域“宣传战线第一公号”。请以浙江宣传为例,从媒介生态、内容、语言的角度分析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创新实践。分析浙江宣传的传播创新实践(需要从媒介生态人内容、语言等角度进行作答)

2.材料略。请你结合品牌传播战略谈谈中国品牌出海的意义,以及中国品牌出海面临的竞争挑战以及应该用什么品牌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四、材料题(2*20)材料:

1.材料是公众号相关规定。

请你根据材料来谈谈自媒体和专业媒体的不同之处

2.材料是李宁危机公关事件。

请结合相关危机公关管理理论分析李宁的处理方法,并从你的视角出发重新撰写一份声明。

五、消息改写(30)

材料:北溪天然管道泄露材料

根据新闻素材,请你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消息,要求双行标题并且只能引题+主题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简答题(4*10)

1.请谈谈你对“好的宣传是劝服,不是强制”这话的理解,并从受众角度分析

2.什么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3.简述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以及其在当前社会的价值与适用性

4.请阐述梅罗维茨的媒介即情境理论,及其在当下网络社会的价值和适用性

二、分析题(4*15)

1.Facebook 使用和依赖算法来做热点事件的筛选,导致了假新闻的问题,后来他们便弃用了依赖算法的这一做法。为什么脸书在新闻选择上遭遇了算法难题?谈谈你的看法

2.媒介化对生活产生影响,深度媒介化更是体现了数字媒体对传播革命的创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你结合现实案例,谈谈对深度媒介化的理解和认识

3、材料:有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国的成年人70.80%以上的人选择通过数据新闻来获取信息,却只有20%左右的人通过传统媒介获得信息,其次是他们认为新闻机构是新闻可靠性的最大的因素,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这个新闻被分享或点赞能够证明它的可靠性.

请你谈谈对这一研究结果的认识

4.材料1:国外谷歌旗下两个平台媒体和苹果,这种提供内容发布平台的媒体年营业额在新闻行业中最多,新闻生产公司最多也只是他们的1/14

材料2:tiktok 上5个头部新闻媒体的娱乐化传播策略,大部分都趋近趣味性娱乐化, BBC甚至根本不发新闻就发搞笑视频

材料3:国内的一些新闻媒体都打造MCN公司

请你以所给的材料(但不限于材料),以及你对这方面领域的信息积累,并结合案例,谈谈对平台型媒体和内容型媒体协作、融合的现状,路径、发展策略以及困境的认识。

三、论述题(2*25)

1.主流媒体机构强调记者要打造“一批“破壁出圈’的“爆款产品”,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对主流媒体报道“破壁出圈”的理解,以及主流媒体报道为何要“出圈”为何要“爆款”

2.材料1:强调纽约时报坚持报道有价值的内容,它认为受众相信他们的判断力而不是打造的判断力。纽约时报以深思熟虑的编辑思维筛选报道,在个性化和流量至上的时代,报道真正重要的新闻,其不以流量为导向,并且做的很成功

材料2:纽约时报和财新的付费新闻模式转型成功

请你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和上述材料,谈谈对新闻业转型中如何重塑话语权威。提升媒体公信力,新闻产品的创新实践与受众需求满足,价值与流量取舍的认识

719新闻与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5*8)

1.赛博格

2.培养理论

3.扒粪运动

4.涵化理论

5.文化资本

二、简答题(4*15)

1.简述对电子乌托邦的理解

2.沉默的螺旋的基本内涵

3.伊尼斯对传播学的贡献

4.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分发的区别

三、论述题(2*25)

1.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消极影响

2.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盛行产生予以草根为主体的网红盛行,请结合案例,谈谈对网红文化和网红经济的理解

870新闻与传播实务研究

一、名词解释题(5*6)

1.匿名消息源

2.消息头

3.注意力经济

4.数据开放

5.参与式事实核查

二、简答题(5*12)

1.请阐述数字鸿沟的三道沟分别是什么?

2.简述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3.谈谈新闻透明性原则的实践重要性

4.简述传媒经济有什么类型,有什么原理,有什么代表观点,请分别进行举例

5.简述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2*30)

1.材料讲的是《人物》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安小庆《花词打胶机与情书》这篇特稿讲的是农民工在疫情期间返乡前写信给东莞图书馆的事情。说面对突然爆火是社会想象力的结果,

结合新闻阅读和实践经验,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对新闻判断、新闻价值的挖掘与新闻内容的写作关系,并运用你熟悉的案例加以说明。

2.“自述”和“对话”的新闻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广泛使用,但是这也使得新闻来源单向性,也会对新闻客观性有影响

①指出争论的核心论断,并说明定义

②陈列研讨会的主题,梳理相关文献与著作

③你更支持哪种观点,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返回
顶部